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手麻的中醫治療

手麻症狀, 很多人都會遇到, 如趴著睡覺或者枕著手臂睡覺, 都可能導致手麻, 休息下就好了。 但是如果經常手麻, 就要警惕可能是某些疾病導致的, 下面一起瞭解下八種疾病導致的手麻。

一、痛風:一名30多歲的男性, 經常上網不到五分鐘, 就覺得手麻疼痛不已, 就醫檢查過程中, 醫師發現患者的大腳趾、腳踝關節有紅腫症狀, 抽血檢查, 結果尿酸值高達9.2mg/dl(正常值應為4至7), 確定患者有痛風, 治療後, 手麻及關節疼痛等問題都獲得改善。 臨床顯示, 手麻的患者中約有1%是痛風所致, 可能因尿酸沉澱在正中神經處,

壓迫到正中神經, 而出現手麻疼痛問題。

二、一過性腦缺血:這是引起老年人手發麻的常見原因。 老年人常有高血壓、高血脂, 高血壓會引起血管痙攣, 高血脂會引起血管硬化, 加上老年人血液粘稠度會增高, 睡眠時血流又緩慢, 這些因素都會導致發生一過性腦缺血而致手發麻。 因此老年人要定期查血壓、查血脂、做血液流變學檢查, 如有高血壓或高血脂, 要進行治療。 平時多飲水, 服用一些藥, 降低血液黏稠度, 防止血栓形成, 改善腦供血, 手發麻的現象便會消除。

三、頸椎病:頸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 它是由於頸椎骨質增生、椎間盤退化或局部關節韌帶鬆弛而使頸椎局部的血管、神經組織受壓而造成的, 其症狀表現多種多樣,

手發麻是其症狀之一。 患了頸椎病, 做頸椎X光片可診斷, 治療措施有理療、牽引和應用活血化淤的藥物。 平時, 可常做一些緩慢活動頸部的保健操, 並要注意睡眠時枕頭高矮要適宜, 一般以7-9釐米高為宜, 不可過高或過低, 軟硬也要適中, 睡姿要正確, 可避免頸椎局部血管和神經組織受壓而致手麻。

四、糖尿病:糖尿病會產生多種併發症,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就是其中之一, 一旦發生這種併發症, 會有四肢麻木和感覺異常等症狀。 患了糖尿病, 要進行正規合理的治療, 把血糖控制到正常範圍, 並注意補充維生素B1、B6、維生素C, 還可配合應用銀杏葉製劑、川芎嗪等藥物, 四肢麻木感便會消除。

五、末梢神經炎:如果長期消化吸收功能差,

營養不良, 會引起維生素B1缺乏致末梢神經炎, 也會引起手發麻, 此時只要注意增加一些營養, 多補充維生素B1便可。

在睡眠中如果姿勢不正, 頸項偏斜手臂受壓亦會引起手指發麻。

六、臂神經受壓:睡眠中如果姿勢不正, 頸項偏斜或手臂受壓, 會因臂神經受壓而引起手發麻, 這時只要換個姿勢睡, 活動一下手臂, 麻木感便可以得到消除。

七、用藥過量:應用某些藥物過量, 如慶大黴素, 會發生口唇和肢體發麻的副作用, 要注意避免用藥過量。

八、慢性酒精中毒可引起手麻

對於一些經常喝酒的人來說, 如果出現手掌發麻, 就預示著慢性酒精中毒。 慢性酒精中毒如果不進行及時干預, 就可導致機體各系統功能障礙, 甚至不可逆轉的病理損害,

如慢性消化道炎和潰瘍、酒精中毒性心肌炎、脂肪肝或肝硬化、中樞神經系統變性或腦萎縮。

肢體麻木是臨床常見的症狀之一, 其發病部位包括面部、口舌、皮膚、肩背、胸腹、腰腿、四肢、指端等處。 主要表現為患部麻木不仁、非痛非癢、肉內如有蟲行, 甚則癢痛不知、感覺消失、如木之厚;發病原因較為複雜, 中醫臨床以辨證施治效果最佳。

現列舉如下:

一、風邪入絡:

1、病因:感受風邪、入侵面部、肌膚等處的脈絡、氣血痹阻、運行不暢。

2、症狀:多見肢體、手足、顏面部麻木不仁, 並可伴有口眼歪斜、語言不利、惡風寒熱、脈浮等。

3、治則:以祛風散寒、舒筋通絡。

4、治療:疏風湯:藥用天麻12克, 細辛3克, 乾薑10克, 白術12克, 烏藥12克, 白芷12克, 木瓜15克, 青皮10克,

白附子12克, 僵蠶10克, 蠍子10克, 蜈蚣3克, 防風12克, 雞血藤30克, 甘草6克, 水煎服。 牽正丸、防風丸口服。

二、中氣不足: 

1、病因:脾胃虛衰、中氣不足、氣虛不運、肌膚失養。

2、症狀:症見手足、肌膚漸漸麻木、感覺減退, 並伴見神疲體倦、四肢無力、氣短言微、食少便溏、唇面無華、脈象細弱等症。

3、治則:治以補中益氣, 佐以益血。

4、治療:補中湯:藥用北芪30克, 黨參30克, 靈芝12克, 白術12克, 茯苓12克, 當歸12克, 陳皮12克, 升麻12克, 川芎12克, 鹿角膠10克, 柴胡12克, 淫羊藿12克, 炙甘草10克, 牡蠣30克, 五味子12克, 山萸肉12克, 水煎服。 參茯丸、補中丸口服。

三、營血不足:

1、病因:營血虧損、血虛液燥, 氣血不能隨之運行, 肢體、肌膚失養。

2、症狀:症見肢體攣急、麻痹不仁、伸縮不利, 或在肩背, 或在腰腿, 沒有固定部位, 麻痹不仁而常兼見酸軟、面色無華, 唇舌偏淡,或有頭暈、眼花、心悸等,脈象細弱。

3、治則:治以補血和營,兼益氣潤燥。

4、治療:養血湯:藥用首烏12克,黃精12克,龜板膠10克,當歸12克,熟地20克,白芍12克,川芎12克,杞子20克,秦艽12克,黃芪30克,桂枝12克,刺五加皮12克,大棗10克,棗仁20克,柏仁12克,眼肉12克,茯神12克,水煎服。精烏丸、補腎丸口服。

四、痰濕阻滯:

1、病因:因氣機不暢、痰濕阻滯或風濕之邪、閉阻經絡、肌膚,致氣機阻滯、脈絡不利。

2、症狀:症見肢體麻木不仁,反復發作、日久不愈。伴有肢節酸痛、得溫熱或按摩而暫減,或兼有輕度浮腫、胸肋不舒、下肢沉困等、舌淡、脈弱。

3、治則:治以除濕化痰、祛風通絡、理氣活血。

4、治療:化痰通絡湯:藥用白附子12克,僵蠶12克,全蠍12克,天竺黃12克,瓜蔞20克,陳皮12克,半夏12克,羌活12克,獨活12克,防風12克,當歸12克,丹參30克,沒藥12克,乳香12克,威靈仙12克,川芎12克,天麻12克,蜈蚣3克,香附12克,甘草6克,水煎服。蛇膽丸、通絡丸口服。

五、瘀血阻絡: 

1、病因:氣滯日久、血瘀不行或外傷積血、久而成瘀,瘀血阻絡、脈絡不通、經脈失養。

2、症狀:症見麻木不仁、感覺遲鈍甚則感覺消失。或兼肢端麻痛、面色黯晦、唇色青紫、舌有瘀點或瘀斑、脈澀不利等。

3、治則:治以活血行瘀,兼以理氣。

4、治療:逐瘀湯:藥用澤蘭12克,甘松12克,熟地20克,三七5克,土元12克,地龍12克,全蠍10克,當歸12克,赤芍12克,桃仁12克,紅花12克,丹參30克,香附12克,川芎12克,柴胡12克,川牛膝12克,甘草6克,乳香12克,沒藥12克,水煎服。活血丸、逐瘀丸口服。(曹元成)

唇舌偏淡,或有頭暈、眼花、心悸等,脈象細弱。

3、治則:治以補血和營,兼益氣潤燥。

4、治療:養血湯:藥用首烏12克,黃精12克,龜板膠10克,當歸12克,熟地20克,白芍12克,川芎12克,杞子20克,秦艽12克,黃芪30克,桂枝12克,刺五加皮12克,大棗10克,棗仁20克,柏仁12克,眼肉12克,茯神12克,水煎服。精烏丸、補腎丸口服。

四、痰濕阻滯:

1、病因:因氣機不暢、痰濕阻滯或風濕之邪、閉阻經絡、肌膚,致氣機阻滯、脈絡不利。

2、症狀:症見肢體麻木不仁,反復發作、日久不愈。伴有肢節酸痛、得溫熱或按摩而暫減,或兼有輕度浮腫、胸肋不舒、下肢沉困等、舌淡、脈弱。

3、治則:治以除濕化痰、祛風通絡、理氣活血。

4、治療:化痰通絡湯:藥用白附子12克,僵蠶12克,全蠍12克,天竺黃12克,瓜蔞20克,陳皮12克,半夏12克,羌活12克,獨活12克,防風12克,當歸12克,丹參30克,沒藥12克,乳香12克,威靈仙12克,川芎12克,天麻12克,蜈蚣3克,香附12克,甘草6克,水煎服。蛇膽丸、通絡丸口服。

五、瘀血阻絡: 

1、病因:氣滯日久、血瘀不行或外傷積血、久而成瘀,瘀血阻絡、脈絡不通、經脈失養。

2、症狀:症見麻木不仁、感覺遲鈍甚則感覺消失。或兼肢端麻痛、面色黯晦、唇色青紫、舌有瘀點或瘀斑、脈澀不利等。

3、治則:治以活血行瘀,兼以理氣。

4、治療:逐瘀湯:藥用澤蘭12克,甘松12克,熟地20克,三七5克,土元12克,地龍12克,全蠍10克,當歸12克,赤芍12克,桃仁12克,紅花12克,丹參30克,香附12克,川芎12克,柴胡12克,川牛膝12克,甘草6克,乳香12克,沒藥12克,水煎服。活血丸、逐瘀丸口服。(曹元成)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