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藥多少度喝最有效?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中藥來治療自己的身體疾病, 但是對喝中藥卻只是入口即好, 沒有考慮溫度的問題。 要知道, 服用中藥也有溫度要求。

“趁熱喝”是大部分人喝湯藥的習慣。 其實, 喝湯藥不一定要“趁熱”。

喝中藥什麼溫度最有效

中醫在配伍運用中藥時, 講究“四氣五味”, 常根據藥性的寒、熱、溫、涼, 並參考辛、甘、酸、苦、鹹五味來配伍組成方劑。 當空腹服藥時, 寒涼藥或者五味偏重的藥物都可能對胃黏膜造成一定的損傷。

需要長期喝中藥湯劑的人, 應該在飯後30-60分鐘內服藥, 以減輕藥物對胃黏膜的直接刺激。

口服大多數中藥湯劑時, 溫度以30℃-35℃為最佳。

中藥哪個時間點喝效果最好

空腹服

又稱平旦服, 指在早晨未進食前服藥。 具有滋補作用的湯藥, 宜早晨空腹服用, 以利於充分吸收。 用於驅蟲或治療四肢血脈病的藥物也宜空腹服, 這樣可以使藥物迅速入腸, 並保持較高濃度而迅速發揮藥效。 具有瀉下作用的湯藥也是如此, 以增強藥效。

飯前服

一般在飯前30-60分鐘服藥。 病位在下, 應在飯前服藥, 以使藥性容易下達, 如肝腎虛損或腰以下的疾病。 治療腸道疾病, 也宜在飯前服藥。 因為, 在胃空狀態下, 藥液能直接與消化道黏膜接觸, 較快通過胃入腸, 從而較多地被吸收而發揮作用, 不致受胃內食物稀釋而影響藥效。

飯後服

一般在飯後15-30分鐘服藥。

病位在上, 應在飯後服藥。 如治療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症, 應該在飯後服藥, 可使藥性上行。 對胃腸有刺激的藥物, 在飯後服用可減少對胃腸黏膜的損害。

睡前服

一般在睡前15-30分鐘服用。 補心脾、安心神、鎮靜安眠的藥物可在此時服用。 另外, 某些西藥如催眠藥、驅蟲藥及抗過敏藥等, 一般也應在夜晚臨睡前半小時服用。

中藥用法講究多

中藥不像西藥, 只需分時、分量, 它在煎煮方法、服法、用量、服用時間、服用溫度等方面都有講究。

首先, 服用中藥有溫度要求。 中醫將外感風寒、寒邪犯胃引起的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歸入寒證, 要熱服藥汁, 才能達到趨趕風寒、健脾溫中的目的。 而用寒涼藥治熱性病證, 如肺炎、支氣管炎、風熱感冒等疾病出現的口幹、舌紅、便秘等,

宜涼服或冷服。 對於一般的湯劑, 如滋補類中藥, 溫服即可。

其次, 服藥時間要根據病情和藥性來定。 一般情況下, 補藥宜飯前服, 驅蟲藥與瀉下藥宜在空腹時服, 對胃腸刺激性的藥物及其他一般性的藥物宜在飯後服, 寧神安眠的藥宜在睡前服。

再次, 內服丸劑、散劑均可用溫開水吞服, 加酒是為其升提宣通, 用淡鹽水送服是為了引藥入腎。 當然, 中藥的服法還有一些更為具體的要求, 那就需要聽從醫生的囑咐了。

最後, 要注意服藥後的護理。 例如服發汗藥後即需安臥, 服辛溫發表藥宜蓋被, 而服辛涼發表藥則不宜捂被。 凡服發汗藥者, 只宜取得通體微汗, 不可令人大汗淋漓,

以防發汗太多而虛脫(尤其老年人)。 若發現服藥後不出汗, 可加服些熱開水或熱稀粥, 以助藥力。 服發汗藥後, 不可即食酸味食物及冷飲。

還可以在喝完藥以後吃些熱粥, 幫助要發揮作用, 而清熱解毒的藥就要涼了以後喝效果比較好。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