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裡, 有些人總有尿意, 以為是寒冷刺激的效果, 從而忽略了另一種發生這種情況最可能的原因--尿頻。 對此, 中醫是如何解讀的, 又有哪些治療方法呢?
中醫解讀冬季尿頻原因
中醫認為小便頻數主要由於體質虛弱, 腎氣不固, 膀胱約束無能, 其化不宣所致。 此外過於疲勞, 脾氣虛, 上虛不能制下, 土虛不能制水, 膀胱氣化無力, 而發生小便頻數。 另外, 濕熱、肝氣鬱結體質的人也容易出現小便頻數的表現, 需要區分對待。
冬天氣候寒冷, 人體各軟組織(皮膚與血管)為了禦寒, 呈收縮狀態, 此時更容易出現尿頻現象。
中醫調理尿頻方法
1、可以先調勻呼吸, 然後緩緩進行收縮肛門的動作, 吸氣時縮緊, 呼氣時放鬆, 收縮肛門可增強膀胱制約能力, 有助於預防頻尿、尿失禁等症。
2、採取坐位, 然後兩手放到背後不斷上下推搓按摩三十至五十次左右, 只要腰背部稍微發熱即可。 中醫認為, 按摩之後對腰腎強壯有益處, 對於通調水道也將有所助益。
3、民眾可以取仰臥位, 然後調勻呼吸, 再把手掌搓熱後放在下腹部,
治療尿頻四偏方:
偏方一:玉米須(或者白茅根) 取玉米須(或者白茅根)適量煮湯喝。
此草藥可以用於小便頻多, 並且出現尿黃、口幹口苦的人。
偏方二:肉桂、桂枝、芡實、附子 日常煲湯時可以添加一到兩種適量食用, 附子使用時應控制用量, 一般6g為宜。
此藥可以用於尿頻特別是夜尿多, 小便較清的人。
偏方三:菟絲子12克, 覆盆子6克, 韭菜子、金櫻子各6克。 水煎服。 本方適用於老年人尿頻。
偏方四:蒲公英60克, 水煎代茶飲。 此方適用於小便頻數而腰痛。
需注意, 有些人為了防止尿頻, 有了尿意而強行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