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婦科>正文

中醫安胎的常見藥物

在孕期, 如果需要安胎應該如何選擇藥物呢?無論是西醫還是中醫安胎, 選擇藥物都是很重要的。 今天, 就來為准媽媽介紹一下常見的安胎中藥都有哪些, 同時在服用中藥安胎時還需要注意什麼, 千萬別錯過了。

中醫安胎的常見藥

清熱安胎用黃芩。 中醫婦科認為:“胎前宜清。 ”黃芩味苦性寒, 為清熱安胎的主要藥物。 張仲景的黃芩湯用黃芩配芍藥、甘草、大棗而成, 能治各種裡熱腹痛證。 婦科借用作清熱安胎的基礎方, 可與下列諸安胎藥配合同用。

和胃糯米與砂仁。 妊娠早期常見有胃氣不和之嘔吐噁心、不思飲食等惡阻之證。

和胃安胎是首選之法。 砂仁芳香和胃, 善於安胎止嘔, 故以臨床所常用。 輕者單用本品, 味嚼碎含咽, 芳香可口, 亦同與其他藥伍用。 中成藥香砂六君子丸即可以治妊娠惡阻。 糯米多膠黏之性, 既可養胃又能安胎, 民間有用苧麻10g, 糯米30g~50g, 煮粥食之, 可常用食療保胎法。

健脾安胎用白術。 孕婦的脾胃健強, 胎兒的營養充足, 胎氣自固。 反之, 若孕婦脾胃虛弱, 易於損傷胎氣。 健脾安胎比和胃重要。 白術是健脾安胎的主要藥物。 《備急千金要方》早有用白術配黃芩、白芍藥安胎之專用方。 後世有安胎白術散、健脾資生丸等方, 都以白術健脾安胎為主的。

補氣黃芪與黨(人)參。 母體元氣充沛, 胎氣自然牢固。 如果孕婦元氣不足,

會出氣中氣不足, 小腹有下墜感, 或見小便不通等症狀。 補氣安胎是常用大法, 黃芪、黨(人)能是常用的補氣首物。 香砂六丸中就由人參、白術、砂仁等藥配合而成, 既可健脾、和胃, 又能補氣安胎, 故為治妊娠惡阻的中成藥。 補中益氣重用黃芪、黨(人)參、白術等藥配升麻、柴胡而成, 使中氣上升;對妊娠轉胞、小便小通, 或有小腹下墜感者甚為合適。

養血地、膠、芍、歸身。 母體的血液是維持胎兒生長的重要物質。 如果孕婦血虛, 最為影響胎兒, 或見漏紅之象, 多為流產先兆。 養血安胎法為臨床最常用。 主要藥物有地黃、芍藥、當歸身、阿膠等。 成方膠艾四物湯即以四藥為主, 既可養血安胎, 又能止血止漏, 故為臨床所常用。 十全大補湯能溫補氣血,

孕婦氣血兩虛者, 每多選用之。

接下來, 再來瞭解瞭解孕婦吃中藥的注意事項吧。

孕婦吃中藥的注意事項

准媽媽使用藥物, 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事實上, 並不是所有的中藥都可以使用于准媽媽, 如瀉下藥大黃、峻下藥甘遂、大戟、芫花, 屬於破血的水蛭、三棱、地鱉蟲, 本身就有毒性的全蠍、蜈蚣等都是孕期禁用的藥物, 而屬於活血的藥如紅花、桃仁等也須慎用。 不過這些藥僅屬於少部分, 並且臨床不經常使用。 大部份的中藥對準媽媽而言是十分安全的, 假如你選擇了合格的中醫師一般不會出現誤用的情況。

除此之外, 中醫還認為, 孕期服用中藥必須對症, 即使服用一般補養的藥物, 也應當平和適中, 與准媽媽的體質相符。

准媽媽在懷孕後不應濫用中藥補品, 尤其是那些大辛大熱的補藥, 不僅對胎寶寶和准媽媽無益, 反而會加重妊娠嘔吐、血壓增高等症狀。

最後, 提醒准媽媽們, 選擇安胎藥應要聽醫囑, 不可擅自服用哦。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