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炎屬於風濕病中的退行性關節炎, 是中老年常見的慢性、進展性、風濕性疾病。 通俗來講, 骨關節炎是一種關節老化, 就像人老了牙齒會掉、頭髮會白一樣, 關節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退變。 這種退變主要表現為關節軟骨的退化、磨損, 進而發生骨質增生(骨贅)、硬化。 正常的關節表面覆蓋著一層軟骨, 隨著年齡的增長, 關節軟骨逐漸發生退化、磨損、甚至消失, 在X光片上就表現為關節間隙變窄、骨贅、骨質硬化。
目前研究認為, 骨關節炎的發生與以下因素有關:
①年齡因素:隨年齡增長, 從中年到老年常發生關節軟骨退行性變化,
②性別因素:以女性多見, 尤其是閉經前後的女性。
③遺傳因素:末端指間關節骨關節炎, 有Heberden(骨性結節)結節者, 家族中姑姨、姐妹常患同樣病。
④體重因素:肥胖和粗壯體型的人中發病率較高。 體重大, 勢必增加關節負重。
⑤飲食因素:營養不良是致病因素之一。
⑥氣候因素:常居潮濕、寒冷環境的人多患此病。
很多患者覺得骨關節炎也是“炎症”, 因此需要用抗生素來消炎。 其實, 醫學裡所說的炎症包括感染所造成的炎症和無菌性炎症兩種。 感染性關節炎除了關節疼痛、腫脹之外, 往往合併有全身發熱、關節周圍發紅、發熱等症狀, 血常規等血液指標也會有所變化。 而大部分中老年人的關節炎屬於退變性骨關節炎,
目前, 臨床上用於治療骨關節炎的藥物主要包括緩解症狀藥物 :鎮痛劑, 非甾體抗炎藥;病程改善藥:關節內使用透明質酸, 硫酸軟骨素, 膠原酶抑制劑, 戊聚糖多硫酸鈉, IL-1抑制劑;其他:骨軟骨移植, 間充質幹細胞移植等。
除上述治療之外, 骨關節炎患者在飲食上注意以下幾點:
①、多吃含鈣較高的食物, 以確保老年人骨質代謝的正常需要。 老年人鈣的攝取應比一般成年人多出50%左右, 可以多吃牛奶、蛋類、 豆製品、紫菜、蔬菜和水果, 必要時補充鈣劑等。
②、蛋白質的攝入應有限度, 食物中過高的蛋白質會促進鈣從體內排出;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量要少一些, 以免引起其他病變;還有要低鈉飲食, 主要是減少食物中氯化鈉的含量, 避免水瀦留。
③、忌食生冷、油膩、辛辣等食物, 儘量避免吃海鮮, 避免攝入太多的糖分特別是蔗糖, 飲食要以清淡為主。
④、對於較瘦的人來說, 要攝入適當的熱量, 保持理想的體重;超體重者應控制飲食, 增加運動, 減輕體重, 以利於減輕關節負重。
⑤、有飲酒習慣者, 一定要保持適量, 或者不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