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尚無特效療法,
一般主張無症狀者無需進行治療。
若有症狀可參考下列方法進行治療,
只有積極治療才會提高慢性胃炎的治癒率。
1.避免引起急性胃炎的因素,
如戒除煙酒避免服用對胃有刺激性的食物及藥物如NSAID等。
2.飲食治療 原則與潰瘍病相似,
多次少餐,
軟食為主,
避免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更重要的是根據病人的飲食習慣和多年經驗,
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的食譜。
3.藥物治療 Hp相關性胃炎需進行根除Hp的治療。
而其他慢性胃炎尚無特效療法,
大多不能使胃炎逆轉,
因此主要是對症治療。
近年來發現Hp與慢性胃炎尤其是活動性胃炎的關係密切。 為慢性胃炎的治療提出了一個新課題。 對Hp陽性慢性胃炎病人應採用抗Hp治療。 Hp的消滅有助於活動性炎症的恢復。 試驗證明Hp對多種抗生素敏感, 包括甲硝唑、阿莫西林、四環素、頭孢菌素及慶大黴素等。
在潰瘍病治療過程中發現, 有些治療潰瘍病的藥物在治療潰瘍病的同時,
對於PCA陽性的慢性胃炎病人, 特別是合併惡性貧血者可試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如潑尼松5mg, 口服, 3次/d, 2~4個月, 但臨床效果不肯定, 因此不作為常規治療。
此外合併貧血者, 若為缺鐵, 應補充鐵劑。 大細胞貧血者根據維生素B12或葉酸缺乏分別給予補充, 方法是維生素B12 50~100mg/d肌注, 20~30天, 葉酸5~10mg, 3次/d, 直至症狀和貧血完全消失。
胃泌素對胃黏膜確有營養作用, 曾有過試用的報導, 效果也不滿意。 因為腺體萎縮, 作為生髮中心的腺頸部已不復存在, 不可能再新生腺管。 而且根據試驗, 萎縮性胃炎的細胞更新率已經比正常高1倍,
絕大多數淺表性胃炎經積極治療多能痊癒, 只有積極治療才會提高胃炎的治癒率, 僅少數發展為萎縮性胃炎。 萎縮性胃炎的腸化和輕中度不典型增生經適當治療後可以改善, 甚至逆轉, 但應定期作內鏡檢查隨訪。 重度不典型增生為癌前病變, 需預防性手術切除。 據報導, 萎縮性胃炎的癌變率為1%。 如有胃炎需要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 才會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