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黃芪為補氣之最 推薦五款黃芪食療方

黃芪最為我們熟知的功效就是補氣升陽, 很多人將黃芪稱為補氣之最。 將其用在我們的日常食療方中, 簡單又易操作, 今天就為大家推薦五款黃芪食療方, 有補氣升陽需求的人群可以一試。

中醫認為:黃芪性甘, 微溫。 歸脾、肺經。 具有補氣升陽、益氣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腫的功效。 據《珍珠囊》記載:“黃芪甘溫純陽, 其用有五:補諸虛不足, 一也;益元氣, 二也;壯脾胃, 三也;去肌熱, 四也;排膿止痛, 活血生血, 內托陰疽, 為瘡家聖藥, 五也。 ”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芪具有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 保鉀利尿, 抗衰老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

同時醫學臨床研究表明:黃芪能降低血液粘稠度, 減少血栓的形成、抗自由基的損傷、抗缺氧、抗腫瘤並能雙向調節血糖、血壓等, 臨床多用來治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 另外, 由於黃芪還能擴張血管, 改善皮膚血液迴圈, 故對慢性潰瘍久不癒合者有良好療效。

推薦:黃芪補氣五款食療方

1、黃芪取汁

材料與制法:每天用黃芪30克左右, 水煎後服用。 或水煎好後代茶飲用。 用黃芪30克, 加枸杞子15克, 水煎後服用, 對氣血虛弱的人效果更佳。

取黃芪50克左右, 煎湯以後, 用煎過的湯液燒飯或燒粥, 就變成黃芪飯、黃芪粥, 也很有益。

2、砂仁黃芪豬肚

材料與制法:砂仁6克, 黃芪20克, 豬肚1個。 豬肚洗淨, 將砂仁、黃芪裝入豬肚內, 加水燉熟, 調味食用。

功用:益氣健脾, 消食開胃。 適用於脾胃虛弱之食少便溏、胃脘疼痛。 可用于胃下垂及慢性胃炎病人。

3、黃芪內金粥

材料與制法:生黃芪12克, 生薏米、赤小豆各10克, 雞內金粉7克, 金橘餅1個, 糯米80克。 將生黃芪加水煮20分鐘, 取汁, 加入薏米、赤小豆、糯米煮成粥, 加入雞內金粉即可。

功效:黃芪能補氣固表, 斂瘡生肌。 薏米健脾滲濕, 除痹止瀉。 赤小豆能利濕退黃, 清熱解毒。 雞內金消食健脾, 能使胃液分泌量及酸度增加, 胃的運動機能增加, 排空加速。 糯米能補中益氣。

4、黃芪山地粥

材料與制法:黃芪30g, 山藥100g, 生地黃15g。 黃芪、生地黃煎水取汁, 山藥研為粉末;將前汁煮沸, 頻頻撒入山藥粉, 攪勻, 煮成粥食。

功效:本方黃芪、山藥補氣益脾, 生地黃養陰清熱;三者均能降血糖。

用於糖尿病, 氣虛陰虧, 口渴口幹, 尿頻。

5、黃芪紅棗茶

材料與制法:黃芪30克, 紅棗15克。 黃芪紅棗清洗乾淨, 紅棗去核, 加適量清水, 大火煮沸, 小火熬煮30分鐘即可。 少量多次服用。

功效:補氣益血。 適用於病後體虛, 氣血不足;或婦女月經過多, 氣血虧虛, 少氣懶言、面色恍白, 氣短乏力。

黃芪食用注意事項:

從體質上來說, 黃芪最適合氣虛脾濕型的人, 這種人往往身體虛胖, 肌肉鬆軟, 尤其是腹部肌肉鬆軟。 而身體十分乾瘦結實的人則不宜。 從身體狀況來說, 感冒、經期都不要吃黃芪。

黃芪最常見的副作用就是服用後很快出現“體內上火”症狀, 具體表現為面色發紅、焦躁心煩、睡眠差或服藥後失眠、類似感冒症狀的咽喉腫痛、血壓輕微升高、頭暈目眩等,

也有重度高血壓病人病情加重的案例。

由於它具有補氣升陽, 易於助火, 又能止汗, 所以凡是外感實邪、氣滯濕阻、食積內停、陰虛陽亢、、癰疽初起或潰瘍後熱毒尚盛等, 均不宜食用。

在使用黃芪進補時, 一定要由少逐漸增加, 邊服用邊觀察有沒有上火的表現, 或身上原有疾病有無加重, 或是否出現悶、痛的感覺, 一旦出現上述問題則應停用或與他藥配伍後才能服用。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