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發病年齡多為40~60歲, 由於發病部位比較隱蔽, 又與眼、耳、鼻、咽喉、顱底骨和腦神經等重要器官相鄰, 且易於在黏膜下向鄰近器官直接浸潤或淋巴結轉移等特點, 所以症狀多變或不明顯, 許多病人常先到內科、神經科、眼科求醫, 幾經周折才到耳鼻喉科就診。 由於早期症狀比較複雜, 容易誤診或漏診, 應引起人們警惕!
出血是鼻咽癌早期的常見表現, 表現為鼻涕中帶血或吸鼻後痰中帶血, 常發生在早晨起床後, 從口中回吸出帶血的鼻涕, 帶血量不多, 常被病人疏忽, 或被當作咯血到內科就診。 由於鼻咽腔內腫瘤血管比較脆,
鼻塞是鼻咽癌的另一個早期表現, 多為單側性, 鼻塞與體位多無關, 呈持續性和進行性加重, 因此用滴鼻淨等鼻黏膜血管收縮劑無效。 當瘤體增大時, 兩側都鼻塞, 瘤體堵塞咽鼓管口可引起該側耳鳴、耳悶塞感及聽力下降;另外, 還可出現頸部淋巴結腫大, 腫大的淋巴結無疼痛, 質較硬, 活動度差, 逐漸迅速增大並且固定。
另外, 鄰近器官的症狀:腫瘤早期破壞顱底, 累及三叉神經, 表現頭頂部、枕部、顳部疼痛, 另外還可出現面部麻木、複視及視物模糊等症狀。 如果發現有以上“蛛絲馬跡”應及時檢查。 目前在臨床上應用的纖維鼻咽內視鏡, 使得耳鼻喉科醫師對於早期鼻咽癌的診斷有了更高的準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