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搏正常範圍是多少?脈搏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動脈搏動, 脈搏頻率也就是脈率。 其實一般來說的話, 正常人的脈搏和心跳是一起進行的。 正常成人為60到100次/分, 通常都是為每分鐘70-80次, 大概也就是說72次/分。 然而老年人脈搏的頻率是很慢的, 為55到60次/分。 一般來講正常人脈率規則, 通常都不會出現脈搏間隔時間不一樣的情況的。 一般來說, 正常人的脈搏間隔時間是一樣的, 看下面的講解吧。
脈搏的跳動的次數與年齡和性別有很大的關係, 嬰兒是120-140次/每分鐘, 幼兒90-100次/每分鐘, 學齡期兒童80-90次/每分鐘。 除此之外,
成人脈率每分鐘超過100次, 稱為心動過速, 每分鐘低於60次, 稱為心動過緩。
臨床上有許多疾病, 特別是心臟病可使脈搏發生變化。 因此, 測量脈搏對病人來講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檢查項目。 中醫更將切脈作為診治疾病的主要方法。
心動週期中, 由於心室收縮和舒張的交替進行脈管發生週期性擴張和回位的搏動。
病情危重, 特別是臨終前脈搏的次數和脈率都會發生明顯的變化。
怎樣觸摸脈搏
觸摸動脈搏動, 有著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其實普通人也可以做到。
一般觸摸橈動脈: 把自己的一個手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
正常脈搏的跳動的強弱都是有規律的。 節律不齊時, 我們就知道是心率不齊了。 比如通常在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縮、心房顫動等。 脈搏強就可以證明心縮力強, 比如發熱、運動等等;脈弱我們就可以推斷出是心縮力不足或機體衰竭造成的, 如休克、消耗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