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腺肌增生病是一種常見的內科疾病, 多見於女性,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疾病的發生呢?現在醫學又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瞭解一下膽囊腺肌增生病的相關知識。
病因
膽囊腺肌增生病是一種以腺體和肌層增生為主的良性膽囊疾病, 為膽囊增生性疾病的一種, 以慢性增生為主, 兼有退行性改變。
病因不明。 是膽囊壁上一種組織成分發生過度增生的結果, 它既不同於因炎症引起的瘢痕組織增生的病變, 也不具有腫瘤那種破壞性趨勢。
臨床表現
據診斷類似慢性膽囊炎、膽石症的臨床徵象,
檢查
膽囊造影、靜脈膽道造影或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等檢查。
彌漫型膽囊周圍有一層環形點狀影;節段型則呈葫蘆形;局限型為圓形充盈缺損。
1.膽囊腺肌病的聲象圖特點
(1)膽囊壁增厚, 呈彌漫性, 節段性改變或局限性改變。
(2)增厚的膽囊壁內, 可見無回聲暗區或回聲增強區(膽固醇沉積)。
(3)合併壁間結石和膽囊結石, 可出現相應的改變。
2.膽囊腺肌病的CT表現
CT主要表現為膽囊壁增厚及伸入其內的多個小壁內憩室, 它們與膽囊腔相通。
膽囊造影CT檢查可見增厚的膽囊壁內多發小點狀造影劑充盈, 與膽囊腔相通。 而羅-阿氏竇內造影劑充盈更為顯著, 脂肪餐後膽囊收縮功能良好,
彌漫型表現為整個膽囊壁增厚, 壁內多發如上述小憩室樣突出。 節段型表現為膽囊-節段性壁肥厚, 壁內多發上述小憩室樣突出, 膽囊腔呈節段性狹窄。 如發生在膽囊頸部, 則膽囊呈葫蘆狀或啞鈴狀變形。 限局型表現為膽囊底部之部分膽囊壁肥厚, 壁內有上述小憩室樣突出。 底部中心常可見臍樣凹陷。
診斷根據病因、臨床表現和輔助檢查可以診斷。
治療
宜非手術治療, 調節飲食及消炎利膽等。 症狀重或伴結石者, 可行膽囊切除。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