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有臉盲症嗎?你會記不住人嗎

有些人似乎特別不會認人:不要說“老外”了, 連周圍的人臉都會認不清楚。 每次遇到有人大力握手、熱情招呼的時候, 就只好一邊打打馬虎眼, 說 “今天天氣好”, 一邊拼命試圖從腦海裡打撈起那個裝著此人姓名的漂流瓶。 對於需要頻繁社交的人來說, 這真的非常不利。 若是社交圈中還要經常接觸“老外”……哇, 我對你表示深刻的同情!大型商務會議對這類人來說整個就是一張“茶几”啊!

臉盲症”是什麼?

臉盲症又稱為“面孔遺忘症”。 該症狀表現一般分為兩種:患者看不清別人的臉;患者對別人的臉型失去辨認能力。

基本介紹臉盲症又稱為“面孔遺忘症”。

有時候我們會這樣:

1、看不清別人的臉;

2、對別人的臉型失去辨認能力。

(1)即便是熟人, 我們也會形同陌路

(2)我們只能靠細節記住你。 比如你是一個卷髮的傢伙(拉直後我就忘記你);比如你鼻子上有痣(離我太遠看不到時, 你只能是小誰家的小誰);比如你走路時像鴨子(坐著的時候休想讓我跟你打招呼)。

(3)幾乎分不清所有明星的臉, 即使那個人天天在電視上晃。

(4)人名與人經常對不上號。

(5)整體記憶力不如常人。

為什麼會有“臉盲症”呢?

異族效應——分不清楚外國人的臉, 因為我們有“知覺窄化”

分不清外國人的長相通常被稱為“異族效應”。 這個現象早在1991年就被D?斯蒂芬?林德賽等人發現了:人們對於同種族面孔的記憶力比對不同種族的要好。

之後研究者一直想要找到“異族效應”產生的原因。 2002年, 奧利弗?帕斯卡裡斯等人通過對6~10個月大的嬰兒的“其他物種效應”研究, 解釋了這一現象的產生原因。 原來我們在知覺發展過程中出現了“知覺窄化”。 這符合進化的需要——我們平日接觸得最多的是同族, 準確地分辨出同族的面孔有利於社會交往和種族生存, 因此人腦自動調試以適應需要。

面孔失認症——面孔識別障礙, 不存在任何腦損傷或其他基本認知能力異常

臉盲也叫“面孔失認症”, 指的是在大腦在面孔加工上明顯受損的群體, 按照致病原因大致可以分為獲得性面孔失認症和發展性面孔失認症。

前者是指由於後天(特指成年後)的疾病或者腦部創傷,

導致顳葉中與面孔加工相關的腦區受損而出現的面孔識別障礙。 獲得性面孔失認症也是最早發現的一種面孔失認症。 後者指出生起就伴隨的特異的面孔識別障礙, 不存在任何腦損傷或其他基本認知能力異常。 發展性面孔失認症在人群中的發病率約為2%, 並不是什麼罕見的問題。 我們平常朋友間互相說的“臉盲”通常都是指這種類型。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