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神經科>正文

詳解腦癱運動功能缺失應該怎麼辦

小兒腦癱在臨床上最明顯的症狀就是運動功能的缺失, 但研究證實, 腦癱患兒並非不能運動, 而是由於病態生理的存在而出現如下的異常姿勢:由於腦部不同的部位受損而使上位控制解出, 出現肌張力增高, 表現動作的異常性;運動功能發育障礙、遲滯, 該消失的原始反射長期殘留, 故表現出未熟性;由於正常支配運動的神經受損, 而相反的神經支配佔優勢, 該伸的不伸, 該屈的不屈, 出現各種病態姿勢和不隨意的運動, 表現動作的紊亂性。

而我們同時也發現, 只有在腦癱患兒的頸部軀幹姿勢恢復正常,

肌張力正常而且肌力在3級以上, 並建立了保護性反射膠有抬腿邁步的意識時, 才可以訓練其行走。 所以, 我們在臨床所開展的康復治療必須基於“抑制異常姿勢和運動模式, 特別是緊張性姿勢反射的抑制;促通正常姿勢和運動模式的建立, 特別是立直反射和平衡反射的促通”這兩個原則。

我們要明白一點, 對腦癱患兒進行康復訓練就是填補他們以前發育的不足, 為以後要做的各種活動打好基礎。 另外, 還要提醒一點, 平衡反射是人類高級的神經反射, 沒有此基礎的行走也會發生異常, 所以在行走功能康復治療過程中不可忽視平衡協調功能的訓練。

當然, 這種康復治療還應該按照患兒正常運動的發育規律進行:先抬頭、再由翻身到爬行、然後到坐、到站、最後到走,

而且每升一個運動臺階都要鞏固1至2個月, 不可急於求。

除了上述的康復訓練, 必要的手術或矯形也要適時進行, 因為引發腦癱患兒行走功能障的原因很多:如膝屈曲多因肢體伸肌群痙攣引起肌腱攣縮所致;足內外翻、脊柱側彎、多因踝部和脊柱兩側的肌力不平衡引起;交叉步態是因內收肌長期痙攣而沒有降低肌張力就讓其行走等等。

要解決這些問題光靠康復訓練是沒有用的, 比如要解決肌張力過高、肌內痙攣的情況, 就要依靠FSPR術進行科學地切除部分神經, 降低肌張力、緩解痙攣;要消除足內外翻等肢體固定畸形, 就要施行腦癱二期手術, 以徹底消除這此症狀。

我們這裡所說的腦癱二期手術即腦癱肌力肌張力調整術, 簡稱CP-MMA術。 目前我們在國內率先將“快速骨錨釘”技術運用在二期手術中開展肌腱移位固定, 提高了治療水準, 增加了手術療效, 相比傳統的鋼絲固定, “快速骨錨釘”具有穩定、牢固、精准、成功率高的優點, “快速骨錨釘”在腦癱肌力肌張力調整術中的應用是腦癱治療技術上的一次革命性進步。

在腦癱康復治療中, 早期識別患兒是很關鍵的一步, 對於將來及時進行治療有著極大的好處。 一般來說, 早期僵硬和鬆軟症狀可在新生兒出生後不久即可發現, 其他一些症狀, 可能需要幾個月後才顯現。 當年輕父母懷疑自己的孩子患腦癱時, 要及時帶孩子去看醫生檢查,

以便為早期診斷與及時治療贏得寶貴時機。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