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暴:我們是怎麼恬不知恥的活過來的

家暴這種事, 很難有一個界定的定義, 有人覺得被父母扇了一巴掌, 就算家暴了, 而我這樣十幾年如一日身上掛傷的聖鬥士, 直到近幾年才反思之前的經歷, 愕然發現自己是一直被爆著長大的。

其實之前也知道, 但是不想承認, 不願意回憶。

之所以再度提起, 一方面是我現在已經足夠強大到能直面這件事了, 另外一方面是有個心路歷程:我小時候以為家家戶戶都這麼打孩子——後來接觸同學, 明白自己是特例——進入社會朋友圈子擴大, 發現被家暴的其實不少。

而且好多人都跟我一樣:一直被(我爹)暴打,

從未被(外人)看穿。

我就想說點什麼吧, 對於已經長大成人的和正在被爆的傢伙們。

SINA微博那邊有人問, 家暴的孩子是不是會一直恨父母啊, 會不會跟父母關係很僵。

雖然在成長期經歷過家暴, 但是我現在還是認為:孩子是很難恨父母的。

就像是小幼獸, 被兇暴過後還是本能的貼近父母, 因為依賴著父母的給吃給喝給保護, 而且會本能的相信父母。

就算被打斷腿, 只要上上藥, 再被溫柔對待一下, 就足以讓小孩把被虐待的惶恐不安給自愈了。

但是, 最可怕的就是這個過程。

你剛剛對父母建立起信心, 覺得他們還是愛你的, 開始沉湎於這種小溫情中時, 就會立刻面對殘酷的現實——再度被以各種理由暴打一次。

一旦被傷害,

你會本能的用各種理由為自己找被愛的證據, 再度修補上心中的裂痕。 雖然在成長期這個裂痕會一直狠明顯, 但是, 這種日子延長下去, 家暴通常會有完結的一天。

你的父母打不動你了;或者你終於涼透了心遠走高飛, 再回家的時候感覺好的不得了, 因為他們都不習慣你回來, 跟待客一樣客氣;或者他們更成熟, 意識到自己衰老了, 開始覺得你比他們強;再或者, 他們怕把你打跑了沒人養老送終。 只要有時間, 你們就有大把的機會修正彼此的關係, 重歸於好把酒言歡, 多年之後可能在你爹八十歲大壽的時候啊哈哈的笑著說:“別看老頭現在這麼寵孫輩人, 想當年他脾氣可爆了, 養我的時候, 那可是天天都打!”

現在咬牙切齒哭著發誓說“我絕不原諒”的孩子,

你們是沒發覺, 人心這種東西, 是有多柔軟。

就是有這麼多原因, 家暴經歷者通常會原諒, 然後, 選擇性遺忘。

我忘了很久, 但是忘不了, 我爹媽走的早, 沒給我留下抹平傷痕, 進入其樂融融氛圍的時間。

豆瓣這邊有留言說被家暴的孩子會有暴力傾向。

但假如你留意身邊有過家暴經歷的人, 就會發現真實情況是——相反。

對於有過家暴經歷的人來講, 父母的好會擴張到無限大——沒有家暴因素存在的家庭, 父母給小孩買一堆東西, 都比不上有家暴家庭的小孩從父母手裡拿一枚糖果的幸福程度來的強烈。 沒有經歷過家暴的孩子, 往往記不住也說不清父母給予過的獎勵, 但是有家暴經歷的孩子,

很多在成年之後回憶起小時候, 對爸媽的一個贊許, 一次鼓勵, 一個小禮物都記得相當清楚, 如數家珍。

我現在都記得, 我爹偶然的一次帶我去他公司, 我跟他兩人打著雨傘從辦公樓走到停車場的經歷。 那是我為數不多的敢於主動走入他攻擊範圍內的情況, 前提是知道他絕對不會在眾目睽睽之下揍我。 我爹那天心情不錯, 默默的把雨傘接過去, 給我撐著。 時至今日我都能清晰的回憶起那天空的顏色, 雨水的味道, 腳踩在地上啪啪的聲音。

五分鐘內走完的路程, 成了我賴以生存的褒獎, 現在想起來, 心裡還滿滿的都是幸福感。

因為要一直強調幸福感, 要從微小的片段中找尋自己被愛著的證據, 家暴經歷者往往有著超乎常人的敏銳和易感。

當然, 我也承認, 這跟從小就為了避免被打而過早學會對大人察顏觀色, 揣摩他們的情緒心情也有關係。

不怕人笑話, 我就是靠著這些被擴大強調的片段支撐著自己在家暴中挺過來的, 需要靠這些細節一遍一遍強調, 父母是愛我的。

所以被打, 也是因為我先犯錯。

有著這些負面和偏執情緒的人, 在社會上基本都會淪落為食草系, 很難翻新自己, 成為主動方, 更別提什麼暴力傾向了——家暴經歷者普遍都是和平主義者, 因為他們知道被暴的時候有多絕望, 有多痛苦。

再有, 就是會有一部分人出現代償情緒, 比方我。

特別敏感的捕捉別人的情緒波動, 回應以寵溺, 照顧, 疼愛, 誇讚……這些往往是家暴經歷者小時候最渴望的東西, 但是這麼渴求的,自己卻沒有滿足過,取而代之的就會將這些缺失的快樂回饋給喜歡的人。別人欺負自己嘻嘻哈哈就過去,一旦發現朋友被欺負就跳將起來迎刃死磕,只要被體貼照顧的人因此高興,因此被保護住了,自己就爽了,就很滿足。

傻大哥跟老媽子個性,這個就不改了,利國利民的就這麼著吧。

據我觀察,家暴經歷者裡出現暴徒的幾率並不怎麼高於被寵溺著長大的人,相反的,大部分都比較悶,弱氣,喜歡息事寧人。

我進入社會的時間比較早,當時我爹病重,家裡需要錢,我基本是有活就接,發過傳單,站過櫃檯,焊過電路板,給飯館洗過盤子,別人是放學放假出去玩,我是騎著自行車猛蹬到打工的地方,幹到夜裡再回家。

因為個性軟弱怕事,在各種地方都被人欺負,拿捏到死。

長時間被暴力對待的小孩,最擅長的還不是裝透明和路人甲,而是一直否定自我。

我這一代人可以說是家暴的高峰期。父母上山下鄉,經歷文革,在多子女家庭長大,因為有過愁吃穿的日子,所以大多重物欲,又很愛面子。他們工作是被分配的,半輩子都生活在密度關係的社交環境中,等於一入社會就隨機得到個朋友圈,不在朋友圈裡跌份丟面子,則是社交活動裡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我們就是被這樣在大羊圈裡的父母養大的獨生子女,從一出生,就被迫加入了這種社交圈。從小受到的所有教育目的就是能比其他家庭的孩子看上去更好,這種心情類似於那種只養純種貓狗的飼主,愛不愛的先不用質疑,可以炫耀的愉悅度是絕對有的。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只要他們覺得小孩會給他們丟臉,就會表現出超出反應的憤怒和失望,不是斥駡,就是暴打。

但是這裡面還有個特例,就是“冷暴力”。我一混子朋友,年輕的時候算是道上一霸,雖然他屬於家庭條件特別好的那種,但是父母是冷暴力——當他是不存在,當他存在的時候一直罵他是垃圾,揭發他的缺點,在人前言語羞辱,過後就又是長時間的冷淡對待。這位仁兄後來跟我說,出來當小混混的,家長基本都是冷暴力施害者。我說你能肯定?他說是,他以自己為例子,說:他爹媽從不動他一根指頭,只是冷嘲熱諷的刺傷他自尊,他爹罵他罵出花來的時候有一種發洩的娛樂感,後來他發覺打比自己弱小的人有快感,也有尊嚴感。但是直到他挨過打之前,他都沒想過打人的時候人家也疼。

最後他結案陳詞,表示暴力出孬種,冷暴出古惑仔。我表示我經歷的是冷熱都有,這怎麼說?

他想了想,說:要不你人格這麼分裂呢?

現在這貨改邪歸正,幹著人民公僕的勾當,光開桃花不結婚,家裡養貓,叫貓閨女。

倒楣催的80後就是說我們,但是我們遇到的這種父母,估計會一直出現,00後都不會倖免。

00後之後的能倖免,也是因為我們不知道怎麼做父母,索性放棄。

我爹臨死前跟我說,他討厭我的原因,是因為我是女孩,他一直希望有個兒子,但是因為我,他失望了。

當時我就傻了。

這句話真是晴天霹靂,一下子就把我十幾年“力圖做一個好閨女”的輾轉努力給轟了個一乾二淨。

鬧半天我爹他不需要我,從一開始就不。

所以說其實家暴的父母都不怎麼會做人。

我們也不大會做人,也不大想“做人”——帶新手入遊戲,無論是沿襲舊制,認為棍棒出孝子,最後調教出來一個廢物點心,還是代償寵溺,百般保護,最後溺愛出來一條奇葩,都特麼夠人喝一壺的。

怕別人失望,也怕對人失望,一想這些我就心累。

但是這麼渴求的,自己卻沒有滿足過,取而代之的就會將這些缺失的快樂回饋給喜歡的人。別人欺負自己嘻嘻哈哈就過去,一旦發現朋友被欺負就跳將起來迎刃死磕,只要被體貼照顧的人因此高興,因此被保護住了,自己就爽了,就很滿足。

傻大哥跟老媽子個性,這個就不改了,利國利民的就這麼著吧。

據我觀察,家暴經歷者裡出現暴徒的幾率並不怎麼高於被寵溺著長大的人,相反的,大部分都比較悶,弱氣,喜歡息事寧人。

我進入社會的時間比較早,當時我爹病重,家裡需要錢,我基本是有活就接,發過傳單,站過櫃檯,焊過電路板,給飯館洗過盤子,別人是放學放假出去玩,我是騎著自行車猛蹬到打工的地方,幹到夜裡再回家。

因為個性軟弱怕事,在各種地方都被人欺負,拿捏到死。

長時間被暴力對待的小孩,最擅長的還不是裝透明和路人甲,而是一直否定自我。

我這一代人可以說是家暴的高峰期。父母上山下鄉,經歷文革,在多子女家庭長大,因為有過愁吃穿的日子,所以大多重物欲,又很愛面子。他們工作是被分配的,半輩子都生活在密度關係的社交環境中,等於一入社會就隨機得到個朋友圈,不在朋友圈裡跌份丟面子,則是社交活動裡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我們就是被這樣在大羊圈裡的父母養大的獨生子女,從一出生,就被迫加入了這種社交圈。從小受到的所有教育目的就是能比其他家庭的孩子看上去更好,這種心情類似於那種只養純種貓狗的飼主,愛不愛的先不用質疑,可以炫耀的愉悅度是絕對有的。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只要他們覺得小孩會給他們丟臉,就會表現出超出反應的憤怒和失望,不是斥駡,就是暴打。

但是這裡面還有個特例,就是“冷暴力”。我一混子朋友,年輕的時候算是道上一霸,雖然他屬於家庭條件特別好的那種,但是父母是冷暴力——當他是不存在,當他存在的時候一直罵他是垃圾,揭發他的缺點,在人前言語羞辱,過後就又是長時間的冷淡對待。這位仁兄後來跟我說,出來當小混混的,家長基本都是冷暴力施害者。我說你能肯定?他說是,他以自己為例子,說:他爹媽從不動他一根指頭,只是冷嘲熱諷的刺傷他自尊,他爹罵他罵出花來的時候有一種發洩的娛樂感,後來他發覺打比自己弱小的人有快感,也有尊嚴感。但是直到他挨過打之前,他都沒想過打人的時候人家也疼。

最後他結案陳詞,表示暴力出孬種,冷暴出古惑仔。我表示我經歷的是冷熱都有,這怎麼說?

他想了想,說:要不你人格這麼分裂呢?

現在這貨改邪歸正,幹著人民公僕的勾當,光開桃花不結婚,家裡養貓,叫貓閨女。

倒楣催的80後就是說我們,但是我們遇到的這種父母,估計會一直出現,00後都不會倖免。

00後之後的能倖免,也是因為我們不知道怎麼做父母,索性放棄。

我爹臨死前跟我說,他討厭我的原因,是因為我是女孩,他一直希望有個兒子,但是因為我,他失望了。

當時我就傻了。

這句話真是晴天霹靂,一下子就把我十幾年“力圖做一個好閨女”的輾轉努力給轟了個一乾二淨。

鬧半天我爹他不需要我,從一開始就不。

所以說其實家暴的父母都不怎麼會做人。

我們也不大會做人,也不大想“做人”——帶新手入遊戲,無論是沿襲舊制,認為棍棒出孝子,最後調教出來一個廢物點心,還是代償寵溺,百般保護,最後溺愛出來一條奇葩,都特麼夠人喝一壺的。

怕別人失望,也怕對人失望,一想這些我就心累。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