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職場心得:不經風霜考驗 難有春光明媚

眾所周知, 蘑菇生長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 接受不到陽光。 只有當它長到足夠高、足夠大的時候, 才開始被人關注, 可是這時候它自己已經能夠接受陽光了。 這種現象被人們稱之為“蘑菇效應”。

“蘑菇效應”形象地詮釋了很多人初入職場的經歷:很多人剛參加工作的時候, 都是做一些不起眼的事情, 而且得不到重視。 當他默默無聞地工作一段時間後, 如果個人能力有了出色的表現, 他才會被人關注, 並獲得重用。 如果工作了一段時間, 依然表現平平, 那麼他就很可能被邊緣化, 甚至被人遺忘。

從傳統的觀念上講,

這種“蘑菇經歷”並不是什麼壞事, 因為它是人才“蛻殼羽化”前必須經歷的磨練, 它可以消除好高騖遠之人的不切實際的幻想, 使人靜下心來, 腳踏實地地面對現實, 這樣就能更加理性地思考問題和處理問題, 對培養人的意志力和忍耐力都很有意義。

可是, 如果我們用發展的眼光看, 就會發現“蘑菇效應”有先天不足:對一些真正有才華、有抱負的年輕人來說, “蘑菇經歷”很容易耗費他們一生最美好的時光, 甚至有可能因長期不受重視(長在陰暗的角落), 得不到必要的激勵和指導(得不到陽光, 也沒有肥料), 而最終意志消沉(自生自滅)。

而在管理者眼裡, “蘑菇效應”啟示他們要學會關注年輕人的成長, 既要讓新員工有體味“蘑菇經歷”的時間,

也要加強對新員工的培訓和指導, 讓他們儘快成熟起來, 得以擔當重任, 以防止因過久的“蘑菇經歷”而耗費最美好的時光, 喪失昂揚的鬥志。

蘑菇效應給我們的啟示

啟示1:找准位置, 少走彎路

人生在世,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位置, 從幼年到童年, 從童年到青年, 從青年到中年, 從中年到老年, 我們一直在不斷地探尋, 尋找那個屬於自己的位置。 及早找准自己的位置, 就能少走一些彎路, 少做一些無用功, 不至於讓自己身心疲憊。

蘑菇效應啟示我們, 剛入職場很可能經歷磨難和輕視, 但這並不是說我們就可以隨便進入一個公司, 隨便走入某個崗位, 因為如果你所從事的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興趣、不符合自己的價值觀念、不符合自己的志向,

即使你歷經磨難, 也難有出頭之日。 對於那些剛走入職場的畢業生來說, 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 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 能做什麼, 是快點走出蘑菇效應的重要一步。

小莉大學畢業後, 不知道該找什麼工作, 看到有些同學到網路公司做網路編輯, 她也找網路編輯的工作。 可是她是個外向型的女孩子, 坐在電腦前面, 整天到網上搜集資料、上傳資料, 很不符合她的個性。 於是工作了三個月後, 小莉換了工作。

第二次, 小莉找了一個銷售工作, 因為大家都說她外向、開朗, 比較適合與人打交道。 起初小莉工作得挺愉快的, 可是兩個月後, 她發現自己對這個工作並不感興趣, 因為她是個直爽的人,

在銷售的時候太過直率吃了不少虧、丟了不少生意。 再說, 小莉並不喜歡逢場作戲, 說虛偽的話。

雖然她有時候會安慰自己:過了一段時間, 就會適應這個工作了, 現在吃點虧, 受些苦, 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半年之後, 她發現自己從心底裡厭倦銷售工作, 於是再次決定換工作。

就這樣, 小莉在不同的工作之間折騰, 耗費了寶貴的時間不說, 關鍵是沒有得到有效的磨練。 當她找到第三份工作時, 她又要從底層做起, 又要當“蘑菇”。 而她的有些同學, 在經歷了一年多的專一的“蘑菇生活”後, 已經成了公司的中層領導了, 前途一片大好。 再想想自己, 小莉有種莫名的失望。

定位不准, 會讓你平白無故地耗費時光, 會讓你多走許多彎路,

會讓你屢次當“蘑菇”, 會讓你感到“永無出頭之日”。 生活中, 有些年輕人厭倦工作, 沒有激情, 沒有成長, 其實與他們沒有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有很大的關係。

給自己一個定位, 實際上是一種選擇。 在求職的時候, 選准公司等於成功了一半。 怎樣的公司才是好公司, 這沒有定論。 很多人認為公司大、薪水高, 就是好公司。 實際並非如此, 還應綜合考慮學習機會、成才環境和發展潛力等因素。

有的公司規模不大, 但是公司領導善於起用新人, 能給你展示能力的舞臺, 可以避免你遭遇“蘑菇效應”。 在這樣的公司, 新人容易獲得成長, 容易脫穎而出。 因此, 如果你不想在陰暗的角落裡被埋沒太久, 不妨選擇這樣的公司。

在給自己定位的時候, 需要信心和勇氣。父母告訴你的,老師告訴你的,身邊的朋友告訴你的,或許是一種定位,但可能不是你自己需要的人生定位。如果你不想一輩子當“蘑菇”,那就要始終保持頭腦的清醒,可以聽他人的建議,但不為他人所左右,從而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

啟示2: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古人雲:“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吃苦受難不一定是壞事,特別是那些剛剛走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人,當一段時間的“蘑菇”,能夠消除很多不切實際的幻想,也能夠更好地認識形形色色的人與事,為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有人說,吃苦耐勞是成功的秘訣,也是走向成功前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有道是“苦盡甘來”,當你通過勤勞苦幹,讓自己的能力獲得一定程度的提升時,自然能把握住更多的機遇,走向成功。

曾被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25位企業家之一的李嘉誠,他所取得的成功,離不開吃苦耐勞的精神,離不開當“蘑菇”的經歷。

李嘉誠幼年喪父,他一人扛起了家庭的重擔。14歲時,李嘉誠本應該在校學習,可是迫於生活的壓力,他不得不選擇輟學,走上謀職之路。歷經千辛萬苦,他在港島西營盤的春茗茶樓找到了一份工作。每天清晨五點左右,大多數人還在睡夢中的時候,李嘉誠就必須提起精神,爬起來,然後趕到茶樓準備茶水及茶點。他每天工作時間長達15個小時,生活對他來說是一種考驗和磨練。

舅父對李嘉誠疼愛有加,為了讓他能夠準時上班,送給了他一隻小鬧鐘。他把鬧鐘調快了10分鐘,為的就是最早一個趕到茶樓工作。茶樓的老闆非常讚賞李嘉誠吃苦肯幹的精神,所以李嘉誠成了茶樓裡加薪最快的員工。

後來李嘉誠自己創業,並不斷走向成功。當有人問及他的成功秘訣時,他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次演講之後,有人向69歲的日本“推銷之神”原一平請教推銷的秘訣是什麼。原一平當場脫掉了鞋襪,將提問者請上講臺,說:“請你摸摸我的腳板。”

提問者照做了,並驚訝地說:“您腳底的老趼好厚呀!”

原一平說:“是啊,因為我走的路比別人多,跑得比別人勤。”

李嘉誠講完這個故事,笑著說:“我沒有資格讓你來摸我的腳板,但可以告訴你,我的腳板也有很厚的老趼。”

這個故事很好地告訴我們,人生中的任何一次成功都不是唾手可得的,如果沒有吃苦肯幹的精神,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吃苦的過程就是當“蘑菇”的過程,在你吃苦的時候,大多不會被人關注,因為這時候你還沒有引人注意的資本,可是當你通過吃苦做出了成績,就很可能一鳴驚人。

現在有些年輕人沒有吃苦的精神,倒是有許多不切實際的幻想。可以說,這幾乎成了一些年輕人的一種通病,他們經常抱怨自己的工作,總想找一個既輕鬆又能賺大錢的工作,結果碌碌無為,空耗了寶貴的年華。不少公司表示,新招來的員工吃不了苦,受不了冷落,沒有做“蘑菇”的勇氣。有些人工作了幾天,甚至工作了幾個小時,就拍屁股走人了,沒有堅定的意志。

有位知名企業家說:“想成為優秀的員工,必須有吃苦耐勞的精神。”現在有些青年員工,剛進入公司時決心很大,激情澎湃,可是一旦發現自己成了“蘑菇”,就喪失熱情,沒有“絕處逢生”的氣魄。要知道,任何一種工作都很辛苦,但美好的生活是靠雙手去爭取的。你有多少付出,就會有多少收穫,這就叫“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啟示3:對待新人,多一點賞識

“工作做得再好又有什麼用,領導連句表揚都沒有。”這句牢騷頗值得管理者們回味。誠然,工作不是做給領導看的,但是如果一個人長期得不到領導的賞識,就可能認為自己的成績和能力沒有被領導認可,這樣他就很容易失去信心、失去工作熱情。

希望別人賞識自己,是人的本性。對於那些愛崗敬業、能力突出的下屬,領導者不僅要給予口頭表揚,還應該給予物質上的獎勵,通過實際行動來表達對下屬的賞識。賞識是一種理解,更是一種激勵。有時候,領導者給下屬一個信任的微笑、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往往能讓下屬精神煥發、活力四射,甚至會激勵下屬創造奇跡。 然而,“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有些領導者沒有慧眼識珠的能力,不把有能力的員工當回事,這就導致那些真正有才華、有抱負的員工,在“蘑菇經歷”中耗費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甚至有可能使其因不受重視、得不到必要指導和重用而被埋沒。因此,領導對年輕的員工的關注和培養,也是年輕員工成長和成才的關鍵。

領導者可以這樣做:一方面,給年輕的員工體驗“蘑菇經歷”的機會,另一方面,要加強對他們的賞識和培養,在工作中多給他們指導和提攜,使他們儘快成熟起來,然後給他們擔當重任的機會,讓真正優秀的年輕員工早日脫穎而出,以防有才能的員工長時間處於“蘑菇”狀態下而被埋沒。否則,對企業的發展和員工的個人成長都是不好的。

不懂得賞識下屬 需要信心和勇氣。父母告訴你的,老師告訴你的,身邊的朋友告訴你的,或許是一種定位,但可能不是你自己需要的人生定位。如果你不想一輩子當“蘑菇”,那就要始終保持頭腦的清醒,可以聽他人的建議,但不為他人所左右,從而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

啟示2: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古人雲:“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吃苦受難不一定是壞事,特別是那些剛剛走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人,當一段時間的“蘑菇”,能夠消除很多不切實際的幻想,也能夠更好地認識形形色色的人與事,為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有人說,吃苦耐勞是成功的秘訣,也是走向成功前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有道是“苦盡甘來”,當你通過勤勞苦幹,讓自己的能力獲得一定程度的提升時,自然能把握住更多的機遇,走向成功。

曾被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25位企業家之一的李嘉誠,他所取得的成功,離不開吃苦耐勞的精神,離不開當“蘑菇”的經歷。

李嘉誠幼年喪父,他一人扛起了家庭的重擔。14歲時,李嘉誠本應該在校學習,可是迫於生活的壓力,他不得不選擇輟學,走上謀職之路。歷經千辛萬苦,他在港島西營盤的春茗茶樓找到了一份工作。每天清晨五點左右,大多數人還在睡夢中的時候,李嘉誠就必須提起精神,爬起來,然後趕到茶樓準備茶水及茶點。他每天工作時間長達15個小時,生活對他來說是一種考驗和磨練。

舅父對李嘉誠疼愛有加,為了讓他能夠準時上班,送給了他一隻小鬧鐘。他把鬧鐘調快了10分鐘,為的就是最早一個趕到茶樓工作。茶樓的老闆非常讚賞李嘉誠吃苦肯幹的精神,所以李嘉誠成了茶樓裡加薪最快的員工。

後來李嘉誠自己創業,並不斷走向成功。當有人問及他的成功秘訣時,他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次演講之後,有人向69歲的日本“推銷之神”原一平請教推銷的秘訣是什麼。原一平當場脫掉了鞋襪,將提問者請上講臺,說:“請你摸摸我的腳板。”

提問者照做了,並驚訝地說:“您腳底的老趼好厚呀!”

原一平說:“是啊,因為我走的路比別人多,跑得比別人勤。”

李嘉誠講完這個故事,笑著說:“我沒有資格讓你來摸我的腳板,但可以告訴你,我的腳板也有很厚的老趼。”

這個故事很好地告訴我們,人生中的任何一次成功都不是唾手可得的,如果沒有吃苦肯幹的精神,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吃苦的過程就是當“蘑菇”的過程,在你吃苦的時候,大多不會被人關注,因為這時候你還沒有引人注意的資本,可是當你通過吃苦做出了成績,就很可能一鳴驚人。

現在有些年輕人沒有吃苦的精神,倒是有許多不切實際的幻想。可以說,這幾乎成了一些年輕人的一種通病,他們經常抱怨自己的工作,總想找一個既輕鬆又能賺大錢的工作,結果碌碌無為,空耗了寶貴的年華。不少公司表示,新招來的員工吃不了苦,受不了冷落,沒有做“蘑菇”的勇氣。有些人工作了幾天,甚至工作了幾個小時,就拍屁股走人了,沒有堅定的意志。

有位知名企業家說:“想成為優秀的員工,必須有吃苦耐勞的精神。”現在有些青年員工,剛進入公司時決心很大,激情澎湃,可是一旦發現自己成了“蘑菇”,就喪失熱情,沒有“絕處逢生”的氣魄。要知道,任何一種工作都很辛苦,但美好的生活是靠雙手去爭取的。你有多少付出,就會有多少收穫,這就叫“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啟示3:對待新人,多一點賞識

“工作做得再好又有什麼用,領導連句表揚都沒有。”這句牢騷頗值得管理者們回味。誠然,工作不是做給領導看的,但是如果一個人長期得不到領導的賞識,就可能認為自己的成績和能力沒有被領導認可,這樣他就很容易失去信心、失去工作熱情。

希望別人賞識自己,是人的本性。對於那些愛崗敬業、能力突出的下屬,領導者不僅要給予口頭表揚,還應該給予物質上的獎勵,通過實際行動來表達對下屬的賞識。賞識是一種理解,更是一種激勵。有時候,領導者給下屬一個信任的微笑、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往往能讓下屬精神煥發、活力四射,甚至會激勵下屬創造奇跡。 然而,“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有些領導者沒有慧眼識珠的能力,不把有能力的員工當回事,這就導致那些真正有才華、有抱負的員工,在“蘑菇經歷”中耗費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甚至有可能使其因不受重視、得不到必要指導和重用而被埋沒。因此,領導對年輕的員工的關注和培養,也是年輕員工成長和成才的關鍵。

領導者可以這樣做:一方面,給年輕的員工體驗“蘑菇經歷”的機會,另一方面,要加強對他們的賞識和培養,在工作中多給他們指導和提攜,使他們儘快成熟起來,然後給他們擔當重任的機會,讓真正優秀的年輕員工早日脫穎而出,以防有才能的員工長時間處於“蘑菇”狀態下而被埋沒。否則,對企業的發展和員工的個人成長都是不好的。

不懂得賞識下屬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