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活又名羌青、追風使者、黑藥。 載《神農本草經》。 系傘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 T. Chang或寬葉羌活Notopterygium forbesii Boiss.的乾燥根莖及根。 春、秋二季採挖, 除去鬚根及泥沙, 除去蘆頭, 切成長段, 乾燥。
【炮製方法】1.羌活《仙授理傷續斷秘方》:“去蘆。 ”《博濟方》:“溫水流浸過。 ”《聖濟總錄》:“去蘆頭, 米泔浸一宿, 切, 焙。 ”《湯液本草》:“去黑皮並腐爛碎銼, 桶內銼過, 竹篩齊之用。 ”《脾胃論》:“銼如豆大。 ”《普濟方》:“去蘆, 細切。 ”現行, 取原藥材, 除去雜質, 搶水洗淨, 潤透, 切厚片, 曬乾或低溫乾燥。
2.炒羌活《局方》:“凡使須銼焙乾, 方入藥用。 ”《醫學入門》:“燒。 ”《外科啟玄》:“炒。 ”《傅青主女科》:“面炒。 ”
3.酒羌活《醫學入門》:“酒浸。
【飲片性狀】羌活呈不規則類圓形厚片, 表面棕黃色-有黃棕色朱砂點, 木部黃白色, 髓部黃色或黃棕色, 有放射狀裂隙, 周邊棕褐色至棕黑色。 體松質脆, 氣香, 味微苦而辛。 酒炙羌活形如羌活片, 氣香濃, 色澤加深, 偶具焦斑。
【炮製作用】羌活性味辛、苦, 溫。 歸膀胱, 腎經。 具有散寒, 祛風, 除濕, 止痛的功能。 用於風寒感冒頭痛, 風濕痹痛, 肩背酸痛。 如治外感表證屬風寒夾濕的羌活勝濕湯(《內外傷辨惑論》)。 酒炙增強除濕止痛功能, 用於風濕痹痛。
【炮製研究】羌活淨制始載于唐代《仙授理傷續斷秘方》。 宋代增加切制、米泔水浸、焙炒、酒炒制。
羌活根莖含揮發性成分, 為其解熱, 鎮痛抗炎的有效成分6因此在飲片切制軟化T燥過程中應儘量減少其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