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黃又名地髓、懷參。 載《神農本草經》。 系玄參科植物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鮮或十燥塊莖。 秋季採挖, 除去蘆頭、鬚根及泥沙, 洗淨, 鮮用, 習稱“鮮地黃”;或將鮮地黃緩縵烘焙至約八成幹時, 或捏成團塊, 習稱“生地黃”。
【炮製方法】1.鮮地黃 《千金翼方》:“去其須葉及細根。 ”《證類本草》:“淨洗, 更以揀去細根及根節瘦短者。 ”《太平聖惠方》:“以竹刀子切。 ”現行, 取鮮藥材, 洗淨泥土, 除去雜質, 用時切厚片或絞汁。
2.生地黃《普濟方》:“以銅竹刀切。 ”《增廣驗方新編》:“切片焙下。 ”現行, 取幹地黃藥材, 除去雜質, 用水稍泡, 冼淨, 悶潤, 切厚片, 乾燥, 篩去碎屑。
3.炒地黃 《幹金要方》:“熬。
4.生地黃炭 《聖惠方》:“燒炭。 ”“燒令黑。 ”《聖濟總錄》:“銼碎, 泥固濟入罐子內, 用瓦一片蓋口, 炭火十斤燒赤, 致冷取出。 ”《濟陰綱目》:“薑汁浸, 焙, 銼碎, 入砂鍋內, 紙筋鹽泥固濟, 火煆過。 ”《本草述》:“紙包燒存性。 ”現行, 取幹地黃片, 置鍋內, 用武火炒至發泡鼓起, 表面焦黑色, 內部焦褐色, 噴淋清水少許, 再炒至水氣逸盡, 置適宜容器內, 密蓋, 滅盡火星, 取出, 晾乾涼透。 或用悶煆法煆炭。
5.酒生地 《洪氏集驗方》:“酒洗, 焙乾”《世醫得效方》:“灑拌炒。 ”現行, 取生地片, 用酒拌勻, 悶透, 置鍋內, 用文火炒至略帶火色。 出鍋, 晾涼。
6.酒熟地黃 《雷公炮炙論》:“凡使, 采生地黃, 去白皮, 瓷鍋上柳木甑蒸之, 攤令氣歇, 拌酒再蒸,
7.蒸熟地黃 《金匱要略方論》:“(口父)咀, 蒸之如斗米飯久, 以銅器盛其汁, 更絞地黃汁。 ”《千金要方》:“候好晴日便早蒸之,
8.姜剜熟地黃 《局方》:“薑汁炒地黃渣。 ”《壽世保元》:“先酒蒸再加生薑汁慢火焙乾。 ”《醫宗必讀》:“薑酒拌炒。 ”《本草匯》:“薑汁浸。 ”現行, 取生薑洗淨搗成茸後, 加水5kg, 久擂成汁, 取薑汁倒入缸內加砂仁束、白灑及熟地汁,
9.砂仁制熟地黃 《醫宗粹言》:“以砂仁水濕同生地黃炒。 ”《醫宗必讀》:“酒、砂仁, 砂鍋柳甑九蒸九曝至透熟純黑。 ”《藥品辨義》:“酒浸三口, 加砂仁拌蒸九次。 ”《外科證治全生集》:“水煮至中心透黑, 然後每斤入滾陳酒半斤, 炒砂仁末一錢再煮至汁盡, 曬乾。 ”《得配本草》:“砂仁炒。 ”《筆花醫鏡》:“砂仁拌。 ”現行, 取淨生地黃, 加入黃酒, 砂仁粉拌勻, 裝銅罐或其他適宜容器內, 密閉, 以武火加熱, 隔水燉約
48h, 至內外漆黑, 發空為度, 取出, 晾至八成幹, 切厚片,
10.熱壓制熟地黃取每個重20~40g的生地100kg, 用水潤透, 以1.4~1.8kg熱壓蒸10h, 燜一夜, 取出乾燥。
11.熟地黃炭 取熟地黃片置鍋內, 用武火炒至發泡鼓起, 表面焦黑色, 內部焦褐色, 噴淋清水少許, 再炒至水氣逸盡, 置適宜容器內, 密蓋, 滅盡火星, 取出, 晾乾涼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