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川烏的炮製方法

川烏又名毒公、奚毒。 載《神農本草經》。 系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乾燥母根。 6月下旬至8月七旬採挖, 除去子根、鬚根及泥沙, 曬乾。

炮製方法】1.生川烏:《本草經集注》:“削去皮……直理破作八片。 ”《太平聖惠方》:“去皮臍, 冷水浸七日, 薄切曬乾。 ”《證類本草》:“以竹刀切破, 每個作四片。 ”《聖濟總錄》:“刮去黑皮銼作小片子。 ”《局方》:“去皮, 切作骰子塊。 ”現行, 取原藥材, 揀淨雜質, 洗淨灰屑, 曬乾, 用時搗碎。

2.制川烏:取淨川烏, 大小個分開, 用水浸泡至內無干心, 取出, 加水煮, 沸4~6h或蒸6~8h, 至取大個及實心者切開內無白心, 口嘗微有麻舌感時, 取出, 晾至六成幹, 切片,

乾燥。

3.甘草制川烏:取泡過的川烏與甘草同煮10餘小時至內外發軟, 悶潤1日, 切薄片, 曬乾。 川烏每100kg, 用甘草10kg。

4.甘草、白礬制川烏:將甘草煎煮兩次, 2次濾液與白礬混合, 與泡好的川烏同煮, 至內無白心, 口嘗稍有麻辣感時, 撈出, 晾至七成幹, 悶潤, 切片, 乾燥。 川烏每100kg, 用甘草0.5kg, 白礬3.5kg。

5.甘草、黑豆、白礬制川烏:取泡至微有麻辣感的川烏, 與甘草、黑豆、白礬湯共煮至內無白心, 取出, 微晾, 切1.5mm厚片子, 晾乾。 川烏每100kg, 用甘草5kg, 黑豆10kg, 白礬2kg。

6.甘草、黑豆、生薑制川烏:將泡透心的川烏與甘草、黑豆、生薑共煮, 至內無白心, 口嘗微有麻舌感時取出, 晾至六成幹, 悶潤切片, 乾燥。 川烏每IOO kg, 用甘草5kg, 黑豆10kg, 生薑10kg。

7.生薑、皂角、甘草制川烏:揀去雜質大小分開浸泡, 春冬3~4日, 複秋2~3日, 每日換水1~2次,

撈出。 另取生薑、皂角、甘草搗碎, 與川烏共傾入鍋中加熱煮沸(約2h), 至透心為度, 取出, 除去輔料, 晾至七成幹, 切2~3mm片, 曬乾或烘乾, 篩去灰屑。 川烏每100kg, 用生薑10kg, 皂角3kg, 甘草5kg。

8.黑豆、甘草、生薑、白礬制川烏:將生川烏大小分開用水浸泡, 夏秋泡10日左右, 每日換水3次;冬春泡15日左右, 每日換水2次。 泡至口嘗稍有麻舌感時, 撈出, 置鍋內, 加生薑、甘草、黑豆、白礬同煮, 至透心為度, 取出, 除去輔料, 晾至半幹, 切順刀片0.8~1mm厚, 乾燥。 每川烏100kg, 用黑豆12kg, 甘草、白礬、生薑各3kg。

9.火炮川烏:《金匱要略》:“塘灰火炮炙令微(坼), 削去黑皮, 乃秤之。 ”《蘇沈良方》:“水浸三日頻換水, 去皮、日干, 炮去臍, 用沸湯泡, 以物蓋之, 候溫更泡, 滿十四遍, 去皮切焙乾。 ”《證類本草》:“凡丸散炮去皮用, 飲藥即和皮生使甚佳。

”《湯液本草》:“水浸, 炮裂去皮臍, 用之多有外黃裡白劣性尚存。 莫若乘熱切片子再炒, 令表裡皆黃內外一色, 劣性皆去卻為良也。 世人罕知此制之。 ”

10.蜜制川烏:《金匱要略》:“五枚, 以蜜二升煎取一升, 即出烏頭。 ”《醫學綱目》:“炒去皮, 不咀, 以水二升煮取一升, 去淹, 納蜜二升煎令水氣盡。 ”現行, 取川烏用文火炒熱後, 傾入煉蜜中, 拌炒至蜜盡, 表面呈黃色時, 取出, 放涼。

11.醋制川烏:《仙授理傷續斷秘方》:“不見火切作片子, 醋煮。 ”《良朋彙集》:“去皮尖, 醋煮。 ”《串雅內編》:“為細末隔年陳醋入砂鍋內, 慢火熬如醬色。 ”現行, 取泡過的川烏, 加醋煮至醋完全滲入藥內為度。 川烏每100kg, 用醋20kg。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