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君子致中和”體悟

“君子致中和”是指君子成人之美, 具沖和之德。 因為黨參、白術、茯苓、甘草皆為平和之品, 不偏不盛, 不熱不燥, 補而不峻, 益而無害, 取“君子致中和”之義, 所以叫做“四君子湯”。 “君子致中和”不僅適用于四君子湯, “中和”更是中醫幾千年傳承不衰的精髓。

【治療過程】

李某, 女, 76 歲。 2012年12月7日主因“胃脘痛、反酸、矢氣半年”初診, 行胃鏡檢查提示:1.胃多發息肉;2.慢性淺表性胃炎伴結節、糜爛、腸化;3.十二指腸球炎。 病理:胃竇輕度淺表性炎症, 局部腺體輕度腸化。 經過十個月的治療後, 患者感覺明顯好轉。

2013年11月19日再次來診:自覺脘中時有脹滿,

噯氣, 大便偏幹, 舌紅苔薄脈沉弦。 2013年11月20日胃鏡示:痘疹性胃炎。

方藥:養胃消痞湯。 太子參15克, 麥冬15克, 百合30克, 烏藥10克, 白芍12克, 浙貝15克, 煆瓦楞子30克, 丹參15克, 莪術10克, 雞內金15克, 枳實15克, 黃連6克, 姜半夏9克, 吳茱萸3克, 瓜蔞30克, 甘草6克。 5劑, 生薑三片。

2013年12月13日三診:寐增, 服藥期間仍噯氣, 大便尚可, 停藥則幹, 舌暗紅苔黃根後, 脈沉弦。

方藥:四逆散合左金丸、小陷胸湯。 柴胡10克, 白芍12克, 枳實15克, 太子參15克, 麥冬15克, 瓜蔞30克, 黃連6克, 姜半夏9克, 吳茱萸3克, 陳皮10克, 浙貝15克, 丹參15克, 莪術10克, 雞內金15克, 郁金15克, 甘草6克。 5劑, 生薑三片。

2014年4月11日四診:仍有脘中不適, 噯氣, 嘈雜, 口幹, 大便可, 有時稀, 舌暗紅苔白脈沉弦。

方藥:四二調胃湯合左金丸、烏貝散。 太子參15克, 柴胡10克, 白芍12克,

枳實15克, 陳皮10克, 姜半夏9克, 茯苓15克, 黃連6克, 吳茱萸3克, 浙貝15克, 烏賊骨30克, 公英30克, 郁金15克, 川楝子6克, 甘草6克。 5劑, 生薑三片。

2014年11月4日五診:目前脘腹中泛酸、噯氣, 納可, 大便不成形, 舌淡苔白脈沉弦。

方藥:六四調胃湯合左金丸。 太子參15克, 白術12克, 茯苓15克, 陳皮10克, 姜半夏9克, 柴胡10克, 白芍12克, 枳實10克, 廣木香10克, 黃連6克, 吳茱萸3克, 浙貝母15克, 煆瓦楞子20克, 丹參15克, 生龍骨18克, 生牡蠣18克, 甘草6克。 5劑, 生薑三片。

【分析與體會】

脾胃病的病機無非是脾胃虛弱而導致肝鬱、氣滯、痰阻、血瘀, 最後形成肝氣犯胃、肝脾不調、肝胃不和、胃失和降、胃火亢盛、胃陰不足、痰熱上擾、痰瘀阻絡、痰氣交阻、脈絡痹阻、濕熱壅滯、熱傷腸絡、血熱妄行、寒熱錯雜等證。 因此需要鑒別各種證型來進行合理用藥。

此患者出現炎症、息肉、結節、糜爛、腸化的病機主要氣陰不足, 痰瘀阻胃。 因此治療原則便是益氣養胃、化痰消瘀、活血通絡。 故用方養胃消痞湯。 這是白兆芝教授的自擬方, 方中太子參、麥冬、百合滋養胃陰, 烏藥理氣消痞, 氣行則血行, 丹參、莪術活血化瘀, 白芍養血緩急止痛, 浙貝母、雞內金化痰消積, 與丹參、莪術相配痰瘀並消, 加上左金丸的黃連、吳茱萸疏肝解鬱, 再配伍姜半夏、瓜蔞, 與黃連成為小陷胸湯清熱滌痰, 煆瓦楞子化瘀散結、制酸止痛, 甘草調和諸藥, 全方共奏養胃和中、化痰消瘀、理氣消痞之功。

但後來患者就診時白兆芝調方為四逆散合左金丸, 這是因為患者之後疾病的病機有所變化, 在胃陰虧虛的基礎上,

又出現肝氣犯胃、肝脾不調的症狀。 所以要隨證治之, 急則治標, 故用四逆散疏肝解鬱;用左金丸清肝瀉火、降逆止嘔;小陷胸湯清熱滌痰、降氣散結, 三方合用疏肝解鬱、清肝瀉火、化痰散結、理氣消痞, 共奏肝脾同調、化痰消瘀之功。 但仍需顧及胃陰虧虛的基礎病機, 因此同時加入太子參、麥冬等益氣養胃之品來顧護脾胃, 以防清肝瀉火太過, 損伐脾胃。

在臨床上我發現白兆芝教授常將四君子湯、六君子湯、四逆散、小柴胡湯、半夏瀉心湯、痛瀉藥方、逍遙散等與二陳湯(半夏、陳皮、茯苓)、金鈴子散(元胡、川楝子)、失笑散(五靈脂、蒲黃)、小陷胸湯(半夏、黃連、瓜蔞)、烏貝散(浙貝、烏賊骨)等方相配伍, 而達到了意想不到的療效。 其中最常見的代表方就是“四二調胃湯”與“六四和胃湯”。

患者2014年4月11日就診時, 白兆芝教授調方為“四二調胃湯”, 也就是四逆散與二陳湯的合方, 四逆散疏肝解郁、二陳湯燥濕化痰, 理氣和中, 兩者合用加上左金丸、烏貝散疏肝和胃, 化痰降逆, 制酸止痛。 2014年11月4日就診時又調方為“六四和胃湯”, 即六君子湯和四逆散的合方, 六君子湯健脾化痰和胃、四逆散疏肝解, 兩者合用健脾化痰, 疏肝和胃。

那麼為什麼要調整為這兩個方子?兩個方子有著共同的特點, 那就是脾虛肝鬱、氣滯痰阻, 也就是均有肝脾失調, 治療均需疏肝解鬱, 健脾益氣, 要肝脾同治。 但是臨床上什麼情況下用四二, 什麼情況下用六四, 就需深刻地剖析兩者之間的不同點。 四二屬於肝氣犯胃。 它的本質是木旺乘土,即太過,治療重在疏肝解鬱,兼以健脾。而六四屬於脾虛肝鬱。它的本質是土虛木乘,即不及。治療重在健脾益氣,兼以疏肝。患者4月11日就診時嘈雜、口幹,舌暗紅,肝火犯胃的徵象較為明顯,故用四二,疏肝降火。而11月4日就診時肝氣犯胃並不明顯,上火之象尚無,故用六四,健脾益氣。在臨床上要做到正確運用此二方,需鑒別到底是肝氣犯胃還是脾虛肝鬱,如此才可做到辨證施治,達到滿意的療效。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腸化生分為小腸型化生(即完全性腸上皮化生)和結腸型化生(即不完全性腸上皮化生)的不同病理。小腸型化生,其上皮分化好,多見於慢性胃炎,隨著炎症的發展化生亦加重,可能屬於炎症反應的性質;而結腸型化生,其上皮分化差,在腸型胃癌旁黏膜中檢出率很高,說明與胃癌的發生有著密切關係。而現代藥理研究證明四君子湯可以調整胃腸功能,促使處於紊亂狀態的胃腸分泌、消化、運動及營養的功能恢復正常,還可以增強機體免疫機能,因此在治療腸化生的同時還可以預防某些腸化生發生癌變。

對於此患者而言,患有胃息肉並伴有結節、糜爛、腸化等,可以判定痰瘀阻絡是貫穿始終的病機,因此在不同的疾病階段,在用藥時都需配伍活血化瘀的藥物,比如丹參、莪術、五靈脂、蒲黃等。在臨床上,如果患者出現膽汁反流的時候,可以用郁金來疏肝利膽、清熱化濕、健脾和胃,在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上療效顯著。

另外,烏貝散可以制酸止痛,收斂止血。用於胃痛泛酸,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凡確診為胃酸過多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而證見噯氣反酸 ,胃脘發熱 ,飲食胃脘疼痛 ,進食後其痛可自然緩解 ,或伴嘔血 ,或伴大便出血 ,或伴脘脹食少等 ,都可用此方。方中烏賊骨味甘澀鹹,性微溫 ,入肝、腎經 ,具有收斂制酸 ,止痛止血 ,保護胃腸黏膜 ,促使其早日修復的作用 ;浙貝母味苦性寒 ,歸肺胃經 ,具有清熱散結 ,軟堅化痰之功效。因此 ,兩藥合用,能治療胃酸過多和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上述養胃消痞湯、四二調胃湯、六四和胃湯這三個方子在臨床上用得最多,可以治療消化系統方面的很多疾病,體現了中醫的異病同治,同時三方亦可治療同一疾病的不同發展階段,這又體現了中醫的同病異治,更體現了中醫中和的思想。

它的本質是木旺乘土,即太過,治療重在疏肝解鬱,兼以健脾。而六四屬於脾虛肝鬱。它的本質是土虛木乘,即不及。治療重在健脾益氣,兼以疏肝。患者4月11日就診時嘈雜、口幹,舌暗紅,肝火犯胃的徵象較為明顯,故用四二,疏肝降火。而11月4日就診時肝氣犯胃並不明顯,上火之象尚無,故用六四,健脾益氣。在臨床上要做到正確運用此二方,需鑒別到底是肝氣犯胃還是脾虛肝鬱,如此才可做到辨證施治,達到滿意的療效。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腸化生分為小腸型化生(即完全性腸上皮化生)和結腸型化生(即不完全性腸上皮化生)的不同病理。小腸型化生,其上皮分化好,多見於慢性胃炎,隨著炎症的發展化生亦加重,可能屬於炎症反應的性質;而結腸型化生,其上皮分化差,在腸型胃癌旁黏膜中檢出率很高,說明與胃癌的發生有著密切關係。而現代藥理研究證明四君子湯可以調整胃腸功能,促使處於紊亂狀態的胃腸分泌、消化、運動及營養的功能恢復正常,還可以增強機體免疫機能,因此在治療腸化生的同時還可以預防某些腸化生發生癌變。

對於此患者而言,患有胃息肉並伴有結節、糜爛、腸化等,可以判定痰瘀阻絡是貫穿始終的病機,因此在不同的疾病階段,在用藥時都需配伍活血化瘀的藥物,比如丹參、莪術、五靈脂、蒲黃等。在臨床上,如果患者出現膽汁反流的時候,可以用郁金來疏肝利膽、清熱化濕、健脾和胃,在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上療效顯著。

另外,烏貝散可以制酸止痛,收斂止血。用於胃痛泛酸,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凡確診為胃酸過多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而證見噯氣反酸 ,胃脘發熱 ,飲食胃脘疼痛 ,進食後其痛可自然緩解 ,或伴嘔血 ,或伴大便出血 ,或伴脘脹食少等 ,都可用此方。方中烏賊骨味甘澀鹹,性微溫 ,入肝、腎經 ,具有收斂制酸 ,止痛止血 ,保護胃腸黏膜 ,促使其早日修復的作用 ;浙貝母味苦性寒 ,歸肺胃經 ,具有清熱散結 ,軟堅化痰之功效。因此 ,兩藥合用,能治療胃酸過多和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上述養胃消痞湯、四二調胃湯、六四和胃湯這三個方子在臨床上用得最多,可以治療消化系統方面的很多疾病,體現了中醫的異病同治,同時三方亦可治療同一疾病的不同發展階段,這又體現了中醫的同病異治,更體現了中醫中和的思想。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