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脅下作疼-《醫學衷中參西錄》

滄縣王媼, 年七旬有一, 于仲冬脅下作疼, 噁心嘔吐, 大便燥結。 服藥月餘, 更醫十餘人, 病浸加劇。 及愚診視時, 不食者已六七日, 大便不行者已二十余日。 其脈數五至餘, 弦而有力, 左右皆然。 舌苔滿布, 起芒刺, 色微黃。 其心中時覺發熱, 偶或作渴, 仍非燥渴。 脅下時時作疼, 聞食味則欲嘔吐, 所以不能進食。 小便赤澀短少。 此傷寒之熱已至陽明之府, 胃與大腸皆實, 原是承氣湯症。 特其脈雖有力, 然自弦硬中見其有力, 非自洪滑中見其有力(此陰虛火實之脈), 且數近六至, 又年過七旬, 似不堪承氣之推蕩。 而愚有變通之法,

加藥數味于白虎湯中, 則嘔吐與脅疼皆止, 大便亦可通下矣。 病家聞之, 疑而問曰︰“先生之論誠善, 然從前醫者皆未言有外感, 且此病初起, 亦未有頭疼惡寒外征, 何以竟成傷寒傳府之重症?”答曰︰此乃伏氣為病也。 大約此外感, 受於秋冬之交, 因所受甚輕, 所以不覺有外感, 亦未能即病。 而其所受之邪, 伏于膜原之間, 阻塞氣化, 暗生內熱, 遂浸養成今日之病。 觀此舌苔微黃, 且有芒刺, 豈非有外感之顯征乎?遂為疏方︰

生石膏(兩半)生山藥(一兩)知母(五錢)赭石(五錢)川楝子(五錢)生杭芍(四錢)甘草(二錢)

煎湯兩盅, 分三次溫服下。 因其脅疼甚劇, 肝木不和, 但理以芍藥、川楝, 仍恐不能奏效, 又俾用羚羊角一錢, 另煎湯當茶飲之, 以平肝瀉熱。 當日將藥服完,

次晨複診, 脈象已平, 舌上芒刺已無, 舌苔變白色已退強半, 脅疼亦大見愈, 略思飲食, 食稀粥一中碗, 亦未嘔吐, 惟大便仍未通下。 疏方再用天冬、玄參、沙參、赭石各五錢, 甘草二錢, 西藥硫酸鎂二錢(沖服), 煎服後, 大便遂通下, 諸病皆愈。 為其年高病久, 又俾服滋補之藥數劑以善其後。

此症之脈, 第一方原當服白虎加人參湯, 為其脅下作疼, 所以不敢加人參, 而權用生山藥一兩, 以代白虎湯中之粳米, 其養陰固氣之力, 又可以少代人參也。 又赭石重墜下行, 似不宜與石膏並用, 以其能迫石膏寒涼之力下侵也。 而此症因大腸甚實, 故並用無妨, 且不僅以之通燥結, 亦以之鎮嘔逆也。

【來源】鹽山·張錫純著《醫學衷中參西錄》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