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神經科>正文

如何認識臂叢神經損傷

臂叢神經炎(paralytic brachial plexitis)又稱神經痛性肌萎縮, 病因未明, 可能與感染、變態反應等有關。 主要表現以肩胛帶肌為主的疼痛、無力和肌萎縮。 發病急, 預後好。 頸椎骨關節病引起的臂叢損害不包括在內。

引起臂叢損傷的最常見病因及病理機制是牽拉性損傷。 成人臂叢損傷大多數(約80%)繼發於摩托車或騎車車禍。 如摩托車與汽車相撞、摩托車撞擊路邊障礙物或大樹駕駛員受傷倒地, 頭肩部撞擊障礙物或地面, 使頭肩部呈分離趨勢, 臂叢神經受到牽拉過度性損傷, 輕者神經震盪、暫時性功能障礙重者神經軸突斷裂、神經根幹部斷裂,

最重者可引起5個神經根自脊髓發出處斷裂, 似“拔蘿蔔”樣撕脫, 完全喪失功能。 工人工作時不慎將上肢被機器、皮帶或運輸帶捲入後, 由於人體本能反射而向外牽拉可造成臂叢損傷, 向上捲入造成下幹損傷水準方向捲入則造成全臂叢損傷。 礦山塌方或高處重物墜落、壓砸於肩部, 高速運動時肩部受撞擊等也可損傷臂叢。 新生兒臂叢神經損傷則見於母親難產時, 嬰兒體重一般超過4kg, 頭先露、使用頭胎吸引器或使用產鉗, 致嬰兒頭與肩部分離、過度牽拉而損傷臂叢, 多為不完全損傷。

臂叢損傷也見於肩頸部槍彈、彈片炸傷等火器性貫通傷或盲管傷, 刀刺傷、玻璃切割傷、藥物性損傷及手術誤傷等等。

此類損傷多較局限, 但損傷程度較嚴重, 多為神經根幹部斷裂。 可伴有鎖骨下、腋動靜脈等損傷。 鎖骨骨折、肩關節前脫位、頸肋、前斜角肌綜合征、原發性或轉移至臂叢附近的腫瘤也可壓迫損傷臂叢神經。

對常見的牽拉性臂叢損傷, 早期以保守治療為主, 即應用神經營養藥物(VitB1、VitB6、VitB12、VitBco等), 損傷部進行理療, 如電刺激療法, 紅外線, 磁療等, 患肢進行功能鍛煉, 防治關節囊攣縮, 並可配合針灸, 按摩, 推拿, 有利於神經震盪的消除, 神經粘連的松解及關節鬆弛。 觀察時期一般在3個月左右。

預防臂叢神經損傷, 應正確估計胎兒體重, 當胎兒頭徑較大時需測肩徑及胸圍, 應警惕肩難產發生。 孕婦糖尿病、孕婦身材高大、過期產、曾分娩過巨大兒者要警惕。

估計非糖尿病孕婦胎兒體重≥4500g, 糖尿病孕婦胎兒體重≥4000g應行剖宮產術;嚴密觀察產程:妊娠期糖尿病胎兒頭小肩寬, 易造成肩難產, 非巨大兒頭盆不稱、骨盆入口扁平者, 第一產程及第二產程延長, 特別是第二產程延長或先露部下降受阻時, 肩難產發生率增高。 對於第二產程延長、先露部下降受阻或緩慢, 尤其是產前估計胎兒體重》4000g, 應警惕肩難產發生, 應放寬剖宮產指征;正確處理肩難產:一旦發生肩難產應立即處理, 防止造成新生兒重度窒息及死亡息及死亡, 常規側切, 增大胎兒娩出空間。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