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精神病應該如何正確檢查?

精神病是由於人體內外各種有害因素引起的大腦功能紊亂, 導致知覺、意識、情感、思維、行為和智慧等障礙的一類疾病, 特點是心理狀態的異常, 表現為各種各樣的精神症狀。 如錯誤的判斷時間、地點、人物;覺察不到自己的精神活動或軀體的存在;感到自己的言語思維、行為不由自己支配而由外力支配;客觀現實中並不存在某種事物, 病人卻感知有;病態的、錯誤的判斷和推理, 因而是與事實不符合的錯誤的想法, 但患者卻堅信不移, 不能以親身體驗與經歷加以糾正, 淡漠、不關心周圍的一切等。

那麼精神病應該如何檢查診斷呢?

神經系統疾病的定向檢查:

(1)有無神經病損;

(2)神經病損是反映原發性神經疾病, 還是其它系統疾病的併發症。

人體各個系統和器官無不受神經系統的影響與支配, 大多數疾病遲早都會出現神經系統的表現或症狀, 神經科與其它臨床學科有廣泛聯繫, 頭痛、頭暈、昏迷、腦死亡等。 因此, 在神經疾病診斷時, 應強調全身整體觀念。

知識連結:在心理學界與精神病學界有普遍公認的判斷病與非病三原則, 即:

第一、是否出現了幻覺(如幻聽、幻視等)或妄想;

第二、自我認知是否出現問題, 能否或是否願意接受心理或精神治療;

第三、情感與認知是否倒錯混亂, 知、情、意是否是統一, 由此社會功能是否受到嚴重損害(即行為情緒是否已經嚴重脫離理智控制)。

重點在於對幻覺妄想與情感是否倒錯混亂兩個方面, 對於是否有自我認知的判斷應是在這兩個重要判斷基礎之上。

精神病多在青壯年時期發病, 有的間歇發作, 有的持續進展, 並且逐漸趨於慢性化, 復發率高、致殘率高, 如不積極治療, 可出現精神衰退和人格改變, 不能適應社會生活, 難以完成對家庭和社會應擔負的責任。 但是, 如果早期發現、及時治療, 患者也可以完全痊癒疾病, 正常地生活、學習與工作。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