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將為您盤點防防治普通感冒的7個認識誤區, 一起來看看你有沒有中招吧!
防治普通感冒的誤區
1、認為感冒時講究忌口, 不吃雞蛋或牛奶等“發物”。
感冒後會使人食欲減退, 而流涕、咳嗽、發熱等症狀都會增加機體能量的消耗, 如果不能通過加強營養及時補充能量, 就會延長病程。
因此在患感冒後要多吃易消化的食物, 口味宜清淡, 適當多攝取一些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如瘦肉、魚類、雞蛋、蔬菜、水果等才有助於康復。
2、認為感冒後只要關閉門窗蒙頭睡, 捂一身大汗就可治療。
這只是一種假像,
人患感冒時進食減少, 體質較弱, 如果大量出汗極易引起脫水和虛脫, 使得抵抗力降低, 病情進一步加重。
3、認為普通感冒可治療也可不治療。
普通感冒是人類面臨的主要公共健康問題, 但是公眾對普通感冒的治療卻不夠重視。 成人每年平均會感冒2-4次, 通常表現為咽痛、鼻塞、流涕、打噴嚏、流淚、發熱、咳嗽、頭痛及全身酸痛。
針對這些症狀, 需要積極及時對症治療, 如果處理不當, 可引發一系列嚴重併發症, 如心血管系統方面:病毒性心肌炎、心包炎;呼吸系統方面:急性支氣管炎、慢支急性發作、肺炎;血液系統方面:粒細胞減少症;泌尿系統方面:急性腎小球腎炎;耳鼻喉:中耳炎、鼻竇炎、咽炎等,
4、認為感冒是小毛病, 應帶病堅持工作。
醫學實踐證明, 當睡眠減少、勞累過度、寒冷刺激時, 人體的抵抗力下降, 細菌和病毒便乘虛而入, 誘發疾病。 特別是感冒後不注意休息, 病原體就易侵入身體其他部位, 繼發感染引起化膿性扁桃體炎、化膿性鼻竇炎、細菌性支氣管炎, 個別患者還可能轉為肺炎、心肌炎、腎炎等嚴重疾病。
5、認為吃感冒藥越多, 好的越快。
患感冒後同時使用抗生素、解熱鎮痛藥、中成藥、維生素等多種藥物, 以為藥用得越多感冒便好得越快。 普通感冒多數是由於病毒感染造成的, 抗生素不僅對病毒無效, 而且還可能由於濫用出現藥物的不良反應。
6、認為感冒治療可隨便用一種感冒藥。
事實上市場上感冒藥玲琅滿目, 多數為複方組份, 其所含成分和劑量都是不一樣的, 不同的成分解決不同的感冒症狀。
不同感冒症狀應該針對性的選用對應有效成分的感冒藥, 而不應該隨意用一種, 也不要隨意增加感冒藥物的劑量和療程。
治療感冒的藥物大部分都含有解熱鎮痛藥, 如果服用種類混雜, 有可能導致藥物過量。
7、認為感冒藥、中藥都是安全的。
事實上感冒藥使用不當會引起不良反應, 甚至死亡。 特別是抗感冒中藥注射劑, 其安全性更應該引起高度的重視。
治療感冒的正確方法:
感冒時要多喝開水, 加速體內有害物質的排出和及時補充丟失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