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中藥豨薟草詳細介紹

豨薟草生用味苦、辛, 性寒。 蒸制後味甘, 性溫。 主要功用是祛風濕, 蒸制後兼益肝腎, 去肝腎風氣。 常用於筋骨、關節疼痛, 四肢麻痹, 腰腿無力等症。 現介紹豨薟草常用方劑。

1、豨薟丸《濟生方》:治中風, 口眼歪斜, 口吐涎沫, 語言滯澀, 手足緩軟無力。 豨薟草一斤(鮮者洗淨, 用蜜、酒拌蒸, 蒸九次, 每次蒸約半小時, 曬乾再蒸)、赤芍一兩、白芍一兩、熟地黃二兩、川烏六錢、羌活一兩、防風一兩, 共為細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每次一百丸, 每晨空腹時溫酒或米湯送服。 市場上有成品豨薟丸, 與本方稍有出入, 可用於關節炎、坐骨神經痛等。

2、豨桐丸《驗方》:治感受風濕傳於四肢經絡, 致兩足酸軟無力, 兩手不能舉等。 豨薟草(炒)八兩、臭梧桐(花葉莖子均可, 切片曬乾炒用)二兩, 共研細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每服四錢, 早晚白開水送服。 忌食豬肝羊血。 另一方是:豨薟草一兩、臭梧桐三兩, 共為細末, 每服6-9克, 或漸增至12-15克, 口服兩次。

據近代研究, 豨薟草還有降低血壓作用。 用量一般二至四錢。 重症可用到五錢至一兩。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