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山藥栽培施肥技術

1、山藥吸肥特性

山藥對養分的吸收動態與植株鮮重的增長動態相一致。 發芽期, 植株生長量小, 對氮、磷、鉀的吸收量亦少。 甩蔓發棵期, 隨著植株生長速度的加快, 生長量增加, 對養分的吸收量也隨著增加, 特別是對氮的吸收量增加較多。 進入塊莖生長盛期, 莖葉的生長達到了高峰, 塊莖迅速生長和膨大, 對氮、磷、鉀的吸收也達到了高峰。 據測定, 每生產1000公斤塊莖, 需純氮4.32公斤、五氧化二磷1.07公斤、氧化鉀5.38公斤, 所需氮、磷、鉀的比例為4∶1∶5。 山藥生長前期供給適量的速效氮肥, 有利於藤蔓的生長。 進入塊莖生長盛期,

要重視氮、磷、鉀的配合施用, 特別要重視鉀肥的施用, 以促進塊莖的膨大和物質積累。 生長後期要控制氮肥的施用量, 防止藤蔓徒長。 山藥是忌氯作物, 土壤中氯離子過量會影響山藥生長, 表現為藤蔓生長旺盛, 塊莖產量降低、品質下降、易碎易斷, 不耐貯藏和運輸。 因此, 在生產中不宜施用含氯肥料。

需肥動態:山藥的生育期較長, 需肥量很大, 因此, 它喜肥效較長的有機肥。 由於塊莖的形成伴隨著澱粉等物質的積累, 故磷鉀的需求量相對較大。 山藥在生長前期, 由於氣溫低, 有機養分釋放慢, 宜供給適量的速效氮肥, 促進莖葉生長;生長中後期, 塊莖的生長量急增, 需要大量的養分供應, 因此, 除供給足夠的氮肥保持莖葉不衰老外,

還應補施磷鉀肥, 促塊莖膨大與充實, 提高產量和品質。 一般是將有機肥與適量的過磷酸鈣堆漚發酵腐熟後, 混合適量鉀肥作底肥, 基本能滿足全生育對養分的需求。 在塊莖生長中後期, 視植株長勢而追施適量速效肥料, 以防早衰。

2、山藥營養失調的病害

在瘠薄的砂質土壤中, 因養分供應不足, 植株生長勢弱, 塊莖小, 產量低, 表皮光滑, 商品價值高。 在水肥充足的黏重土壤中, 產量雖高, 但塊莖上鬚根多, 易發生偏頭、權根現象, 嚴重影響產品的品質。 若連作一年造成土壤養分失調而降低產量30%以上, 病害加重, 且易產生塊莖腐爛, 表皮粗厚, 顏色變暗, 品質差。 使肥過多, 尤其施用未腐熟的糞肥, 會燒根或塊莖易分杈。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