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牛黃的採集與加工

牛黃別名犀黃, 為牛科動物膽囊中的結石或其肝、膽中的結石, 是目前生產安宮牛黃丸等中成藥中不可缺少的純天然動物藥材原料, 市場缺口一直很大。

體內有牛黃的牛多表現為吃草少、喝水多、久養不肥、行走乏力、經常鳴叫、臥不安寧, 伴有眼睛發紅、體毛禿斑、體溫升高等。

屠殺這種病牛時應檢查其膽囊、膽管或肝管等部位, 如發現有結石立即取出。 鮮牛黃的外形多呈卵形、不規則的球形或三角形等, 少數呈管狀或顆粒狀, 大小不等。 其表面呈黃色、棕黃色, 個別也呈淡黃色, 略有光澤, 質細膩而輕鬆、易破碎;剖開面為黃色和棕色,

有排列整齊的環狀層紋重重相疊。 取出結石時應先去淨附著在牛黃外的薄膜, 用通草絲或燈心草包裹, 自然陰乾;也可將其用幾層紙包裹後置於石灰缸內使其慢慢乾燥。 切忌用風吹、日曬、火烘、電烤, 否則極易使其破裂或變色。 鮮牛黃以個體完整、色澤棕黃、質地輕脆、表面光澤細膩、斷面層紋清晰者為佳, 入口有清涼感和清香味, 味先微苦而後甜, 具有嚼不粘齒和慢慢溶化等特徵。

牛黃乾燥時切忌用硫磺熏烤, 否則會降低商品品質。 乾燥後的牛黃以無雜質、無血塊者為上品。 將其裝入墊有棉花、軟紙或燈心草的鐵盒或木盒內密封, 置於涼爽通風, 乾燥遮光處, 避免重壓和震動。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