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活蠶育蟲草新技術

用蠶體與蟲草菌種培育蟲草, 如條件適宜, 40~50天可長出蟲草子座, 到採收結束約需60天左右。 如在10平方米的室內進行立體層架式培養, 在春、秋季各栽培1次, 一年可生產20~40千克幹蟲草, 每千克按最低2000元出售, 除去購菌種、蠶等費用每千克可獲利1000元, 年可收入約2萬~4萬元。

一、主要原材料

1、蟲草菌種:可向專業科研單位或生產廠家購買蛹蟲草母、原種直接使用, 也可經試驗後再用於生產。

2、活蠶:應選3~4齡生長健壯, 長度和粗度較均勻的活蠶。 可向蠶場、桑蠶養殖戶購買, 也可購蠶種自己繁殖。

3、蟲草專用防汙劑:是一種制種栽培用防汙添加劑,

主要用於培養基中, 以增強防汙力。

4.活蠶專用消毒劑:用於活蠶體的消毒, 防止蠶體帶菌引起雜菌污染。

二、蟲草菌種的製作

1、培養基的配製:大米90%、蠶蛹粉4%、蛋白腖2%、葡萄糖2%、磷酸二氫鉀0.2%、硫酸鎂0.1%、維生素B110毫克、蟲草專用防汙劑0.3%~05%, pH值為7, 料水比為1∶1.3~1.4。 蠶蛹粉為食用蠶蛹或蠶繭抽絲後烘乾或曬乾磨成的粉。

按以上培養基配方比例稱取大米30~50克, 放入厚度為0.5毫米以上、15釐米×25釐米大小的聚丙烯折角塑膠袋或罐頭瓶中, 再稱量1~2克蠶蛹粉放入裝有大米的塑膠袋(瓶)中, 然後配置營養液, 即把葡萄糖、磷酸二氫鉀、硫酸鎂、維生素B1等, 按料水比放入水中, 反復攪拌, 完全溶解混勻後, 使PH值為7。 量取營養液加入裝有大米、蠶蛹粉的塑膠袋(瓶)中,

封紮緊塑膠袋(瓶)口後, 浸泡預濕2~3小時, 移入加入適量水的常用鋁(鐵)鍋、常壓滅菌鍋或高壓滅菌鍋中滅菌, 當溫度達100℃時保持1~2小時, 蒸熟呈大米飯塊時停止加溫, 待其冷卻後即可接入菌種。

2、接種、培養:將接種用物品及接種用菌種、培養基等易引起污染的物品放入接種室內, 按常規方法或用氣霧消毒劑消毒30分鐘。 接種時將蟲草母、原種外表用75%的酒精等進行擦拭消毒後, 用消毒的接種鉤或鑷子把菌種挖取指頭大小的塊狀, 將菌種接入2~3塊, 如菌種充足, 可適當增加菌種量。 接種後應儘快紮口, 將其移入培養室內, 進行遮光培養。 最適溫度18℃左右, 培養1天左右菌絲開始萌發, 2天左右開始吃料, 7~10天應檢查菌絲生長情況。 溫度低時應進行升溫,

溫度高於25℃時應降溫或通風。 在適溫條件下約20~30天菌絲可長滿塑膠袋(瓶), 長好後的菌種即可使用, 或放入較低溫度的室內保存。

三、技術方法

1、蠶體的消毒:首先將蠶體專用消毒劑按2%的用量溶於乾淨冷水中, 反復攪動, 待其完全溶解後, 將活蠶放入消毒液中, 消毒後撈出, 瀝去水分後, 與菌種一同移入栽培室, 經消毒後即可接種栽培。

2、蟲草的培育方法:栽培時, 應按接種的要求和方法消毒, 並用消毒的工具挖取菌種攤放在已消毒的塑膠薄膜上, 並蓋住, 四周壓嚴實。 此法可採用平面法, 也可用層架式床栽法, 溫度保持在20~22℃, 培養10天左右, 蟲草菌絲可全部感染蟲體, 當蟲體開始變硬時, 可將蠶蟲挑出放在經消毒處理的塑膠薄膜上,

或塑膠袋(瓶)中進行保濕培養, 根據生長情況, 按常規蟲草栽培管理方法給予適宜的溫度、濕度、光照、通氣、溫差等, 讓其產生子座。 也可將消毒的蠶體與塑膠袋(瓶)中的菌種混拌培養至被菌絲感染後。 再挑出放入消毒的塑膠袋(瓶)中。 當子座長出約7~8釐米時, 即可採收採收時應防止子座與蟲體分離, 採收後的蟲草應晾乾或曬乾, 存放在密閉的塑膠袋中。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