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肺朝百脈:肺使百脈如潮

《素問·經脈別論》:“食氣入胃, 濁氣歸心, 淫精於脈。 脈氣流經, 經氣歸於肺, 肺朝百脈, 輸精於皮毛。 ”對《內經》“肺朝百脈”一語的解釋, 歷代多把“朝”字作“朝匯”、“匯歸”或“會合”解, 將“肺朝百脈”注釋為“肺受百脈朝拜”或“百脈匯歸於肺”。 無論是“百脈之血朝於肺”, 還是“肺朝百脈之氣”, 都是把“肺朝百脈”當作“經氣歸於肺”的“互文”, 用以說明“經氣歸於肺”的文意, 也即“肺”是目的狀語, 而不是主語。 此種解釋幾乎可以與現代醫學關於肺臟接受來自全身靜脈血的功能相通, 所以又為現在一般書中採用。 但是, 這種解釋是否合於肺之髒象則值得探討。

“脈氣流經, 經氣歸於肺”, 如果再講一次“百脈匯歸或‘會聚’於肺”, 語意上就重複了。 而且這樣一來, 下文的主語缺失了, 與緊接的“輸精於皮毛”的語意也銜接不起來。 所以筆者認為這種解釋不妥。

《內經》之五臟非血肉之五臟, 是與天地時空合一的五臟。 查“朝”字原為“早晨, 太陽升起”之意, 在《內經》中亦與現代漢語的“潮”字通用。 古人對於海水之定時漲落, 習慣上早潮曰潮, 晚潮日汐。 在《內經》中就用潮汐般日夜週期性有規律運動來形容氣血之運行。 如《素問·五藏生成篇》有“此四肢八溪之朝夕也”之說。 張景嶽對此注釋道:“朝夕者, 言人諸脈。 髓、筋、血、氣, 無不由此出入而朝夕運行不離也。 ”因肺是相傅之官, 無接受“朝拜”之位, 但主一身之氣。

氣為血之帥, 故肺可輔佐心主以調節和治理百脈氣血的正常運行。 因此, 這裡的“肺朝百脈”是指肺能使得百脈之氣血如潮水般有規律地週期運行之功能。 可以直譯為“肺使百脈如潮”。 句中“朝”字為形容名詞活用作使動動詞。 “肺”字作它的主語, 同時又兼作下文“輸精於皮毛”的主語。 這樣聯為一句話才較妥。 因為“肺使百脈如潮”, 才能“輸精于皮毛, 毛脈合精。 行氣於府, 府精神明。 留於四髒, 氣歸於權衡。 權衡以平, 氣口成寸, 以決死生”。 “肺朝百脈”一節經文與緊接下述的“脾氣散精……”一節的文體相似, 內容並列, 可以互相參照。

《內經》言“天地之至數, 合於人形血氣, 通決死生”, 而肺能主生化於五味的三陰三陽之氣, 使得百脈之氣血如潮汐般晝夜週期性運行,

使得九髒、九竅皆通乎天氣, 是為治節。 故全身臟腑經脈氣血的情況, 都可以通過肺經之寸口反映出來。 因此, “肺朝百脈”與“氣口成寸, 以決死生”的關係的論述, 可以作為中醫脈診的理論基礎。 又見《陰陽類論篇》言, “三陰者, 六經之所主也, 交于太陰”, 王冰曰, “此正發明肺朝百脈之義也”。 王冰注曰:“太陰, 謂寸口也。 寸口者, 手太陰也, 脈氣之所行, 故脈皆至於寸口也。 ”“寸口者, 脈之大會”是“肺朝百脈”的外候也。 肺臟為“六經之所主”, 其在經氣運行中的作用特點主要是輸布的、發散的、離心的, 而不是統攝的、收斂的、向心的。 從這一認識出發, 就更容易理解“肺使百脈如潮”及其與全身功能的關係, 就更能深刻體會它在診斷學等方面的理論意義。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