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腫瘤科>正文

胰腺癌疾病的檢查

胰外分泌性腺癌在常見的內臟惡性腫瘤中占第二位, 是美國癌症病死亡原因的第五位, 占胃腸道癌症死亡的1/5。 由於胰腺位於腹膜後, 使之難以得到早期治療, 然而, 近期醫學的發展對這種難治症的診斷和產生了許多影響。

臨床表現

胰腺癌的臨床表現取決於癌腫初起的部位, 癌腫引起的梗阻情況, 胰腺被破壞的程度以及有無轉移癌等。 本病最常見的臨床症狀是腹痛、體重減輕、黃疸, 其次為乏力、食欲不振、腰背痛、噁心、嘔吐、腹脹、腹瀉、便秘、腹內腫塊、發熱等。

腹痛:約3/4以上的患者可以出現腹上區不適及隱痛。

胰體及胰尾癌的病例幾乎都有腹痛, 且出現較早。 痛在開始時多數較輕, 僅表現為上腹不適感, 以後逐漸加重。 痛的典型部位在中上腹和左季肋部, 可向背、前胸及肩胛放射。 疼痛的性質早期常為定位不清的鈍痛或隱痛, 繼而可發展為陣發性絞痛或持續性鈍痛, 常在仰臥位及夜間加劇, 而俯臥、坐、立、前傾位及行走時可減輕。 這在胰體、胰尾癌時尤為典型。

體重減輕:約百分之九十的患者有迅速而明顯的體重減輕, 其中部分病例可不伴有黃疸或腹痛, 在一段時間內, 消瘦是唯一症狀。 因此, 對不明原因出現進行性體重下降者, 特別是對40歲以上的男性, 要警惕胰腺癌的可能。 晚期患者則常出現惡病質狀態。

黃疸:約百分之七十左右的患者在病程的某一階段出現不同程度的黃疸。

通常在胰頭癌中黃疸多見, 早期胰頭、胰尾癌多無黃疸, 到晚期因癌腫侵及胰頭或轉移到肝臟、膽管、淋巴結等部位, 也可出現阻塞性黃疸。 黃疸一經出現往往進行性加深, 個別病例亦有暫時減輕或消退現象。

共他症狀:其他常見的症狀有:

1)消化道症狀:包括食欲不振、厭油食、噁心、嘔吐、腹脹、腹瀉、便秘等, 若癌腫侵及胃腸, 也可出現嘔血或黑便。

2)發熱:多數表現為間歇性或持續性低熱, 如伴發膽道感染或肺部感染可出現寒戰、高熱。

3)腹部包塊:胰腺癌的中、晚期可在腹上區捫及包塊, 其塊物可能是腫大的膽囊、肝臟或是癌腫本身。

4)精神症狀:不少患者可出現焦慮、失眠、精神抑鬱等。

實驗室檢查

1. 血液檢查

血清膽紅素:胰頭癌患者由於膽道下端的阻塞, 血清膽紅素呈進行性增高主要為直接膽紅素含量增高。

血糖:多數病例在早期出現葡萄糖耐量試驗不正常, 由於癌腫破壞胰島, 可出現高血糖。

血清癌胚杭原:多呈陽性, 但特異性不強, 因多數消化道腫瘤均可有CEA升高。 消化道癌相關抗原陽性被認為是診斷胰腺癌較特異性指標。

血請酶撿查:澱粉酶、脂肪酶、r-穀氨醯轉酞酶、半乳糖醯轉移酶同工酶Ⅱ等均可增高。

2.尿液檢查

阻塞性黃疽出現時, 尿膽紅素大量增加, 而無尿膽原。 血糖增高時, 尿糖呈陽性。 中、晚期病人的胰腺外分泌功能減退, 尿BT-PABA試驗結果可明顯低於正常。

3.影像診斷檢查

B型超聲波檢查:屬無創傷性檢查,

是胰腺癌的首選檢查項目。 超聲檢查發現的胰腺癌大都在2cm以上, 小腫瘤則常難以查出;B超還可發現胰管擴張、膽管[肝內和肝外]擴張、膽囊腫大以及肝內轉移灶等。 對B超檢查發現有膽管擴張, 而無黃疸及膽石症者, 可能是壺腹周圍癌的早期證象, 應予警惕並做進一步檢查。

CT檢查:胰腺癌的CT表現有以下幾種:①病變呈塊影, 形態多不規則, 常有分葉, 位於胰腺實質內, 胰腺的形態改變;②癌腫的密度大多低於正常組織, 如有壞死則可見更低的密度區, 壞死區的邊緣呈不規則;③可見胰管及膽管擴張。 胰管因受腫瘤浸潤和壓迫而擴張時, 遠端胰管擴張常呈管狀或串珠狀低密度影, 胰頭癌侵及總膽管下端時,

使總膽管上段擴張, 肝內膽管也擴張;④注射造影劑後, 癌組織顯影不如正常組織, 而與正常組織形成明顯對比, 可清楚地顯示出癌腫的輪廓, 以及與周圍組織的關係。

逆行性胰膽管造影:對胰腺癌的診斷有一定價值, 可發現主胰管中斷、狹窄、管壁僵硬、擴張或移位, 均提示有胰體尾部腫瘤的可能。 胰頭癌常已阻塞胰管開口, 造影不易成功。 若在膽管造影中發現膽管下端充盈缺損、狹窄、受壓等現象, 此為壺腹部周圍癌的證象。

總之, 胰腺癌多起病隱匿, 早期常無特徵性的表現, 一旦出現阻塞性黃疸或腹上區腫塊, 則周圍組織已有浸潤。 臨床上, 對於40歲以上的男性, 有上述臨床症狀中的一項或幾項, 尤其是近期內出現不明原因的消瘦, 或者是有消化不良症狀並伴CEA陽性與r-GT活性增高者,或者近期出現糖耐量實驗異常或血糖增高者,均應警惕胰腺癌的可能。

或者是有消化不良症狀並伴CEA陽性與r-GT活性增高者,或者近期出現糖耐量實驗異常或血糖增高者,均應警惕胰腺癌的可能。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