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五官科>正文

何為脾腎陽虛型慢性咽炎

中醫典籍中有關於梅核氣的記載:“梅核氣者, 窒礙於咽喉之間, 咯之不出, 咽之不下, 核之狀者是也。 ”與現代西醫提出的慢性咽炎十分類似, 屬同一範疇。 中醫認為慢性咽炎多在臟腑陰陽氣血虛損的基礎上發生, 一般病程較長, 多年的臨床總結發現該病以虛證為多, 即陰虛或陽虛, 其中陽虛相對少見, 另有少部分虛中夾實者, 即在陰虛或陽虛的基礎上兼挾痰凝或瘀血, 辨證治療時應仔細區分。

脾腎陽虛型慢性咽炎是陽虛證中較常見的, 可見於長期用苦寒藥物的患者。 證見:咽喉微痛, 哽哽不適, 或咽幹不思飲,

飲則喜熱湯;全身伴隨症狀有精神不振、手足發涼、腰酸腿軟、納差、語氣低微、大便溏薄、小便清長;體格檢查見咽內不紅不腫, 或略帶淡白色, 舌淡, 苔白滑, 脈沉細弱。

病機:真陽虧損, 陰寒內盛, 致陰盛格陽、浮陽上越, 則有咽喉微痛、哽哽不適或咽乾等“上熱”之象;因其本質為陰寒內盛, 而非津液不足, 故患者雖覺咽幹卻不思飲, 飲則喜熱湯;語聲低微、精神不振、小便清長、手足發涼等皆為陽氣不足的表現;納差、大便溏薄為脾虛的表現;腰酸腿軟為腎虛的表現;舌淡苔白滑、脈沉細弱為陽虛的表現。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