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小青龍湯的劑量

經方的劑量, 始終是歷代中醫學者研究的課題。 嘗讀《範文甫專輯》, 見範文甫使用小青龍湯與眾不同:一是“小青龍湯用量除半夏9克外, 餘皆用0.9克。 ”二是“開水泡服”。 有兩則方案如下。

“朱師母, 傷風驟時音啞。 外感風寒, 侵襲於肺, 太陽之表不解, 以致邪內及陰分。 少陰之脈循喉嚨挾舌本, 太陰之脈挾咽連舌本散舌下, 厥陰之脈循咽喉之後。 外邪搏之, 則肺實, 肺實則音啞, 用小青龍湯兩解表裡, 使風寒之邪去, 則肺自用矣。 又據《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因其輕而揚之”之義, 小青龍湯用量除半夏9克外, 餘皆用0.9克。 桂枝0.9克, 生白芍0.9克,

炙甘草0.9克, 麻黃0.9克, 生薑0.9克, 五味子0.9克, 姜半夏9克, 細辛0.9克, 開水泡服”。

“鄭右, 失音多時, 前醫皆從陰虛著想, 不效。 舌淡紅, 苔白, 寒邪客于肺衛故也。 桂枝0.9克, 生白芍0.9克, 炙甘草0.9克, 麻黃0.9克, 生薑0.9克, 五味子0.9克, 姜半夏9克, 細辛0.9克。 夜間開水泡服, 複被取汗”。 並謂“吾友以小青龍湯治傷風失音不效, 蓋分量依照《傷寒論》原方。 餘減其量, 泡茶服, 則一服即效。 不達經旨之義, 其為無效也必矣”。

無獨有偶, 筆者在讀《重訂通俗傷寒論》時注意到書中小青龍湯方的用量:“麻黃八分, 姜半夏三錢, 炒乾薑八分拌搗五味子三分, 川桂枝一錢, 北細辛五分, 白芍一錢, 清炙草六分。 ”方中用量, 半夏三錢, 其餘諸藥都不超一錢。

筆者受此啟發, 臨證使用小青龍湯多用小劑,

生麻黃、桂枝、乾薑、細辛、甘草的常用量為各3g, 姜半夏的常用量為9g。 如病屬內傷, 證無表證, 生白芍、五味子常用各9g。 如見表證, 麻黃、桂枝加量, 五味子減量, 如生麻黃常用9g, 桂枝常用6g, 五味子常用6g或3g。 這樣使用, 取效也頗快捷。 如病情需要, 也可久服。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