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瀉肝清胃法治療蕁麻疹

診斷:蕁麻疹

辨證:肝胃熱盛, 蘊於肌膚, 兼感風侵所發。

治則:清瀉肝胃之熱, 佐以疏風止癢。

處方:龍膽草, 梔子, 黃芩, 柴胡, 夏枯草, 生地黃, 牡丹皮, 車前子, 通草, 黃連, 知母, 白鮮皮, 浮萍, 蟬蛻, 甘草, 水煎服, 每日一劑。

二診:服藥6劑後急躁易怒、頭痛頭脹、口苦口渴、耳鳴目赤症狀消失大半, 小便正常, 癢感大減, 皮損發生次數明顯減少, 即使搔抓皮損顏色由原來潮紅轉淡紅。

蕁麻疹, 始用數種西藥內服外用, 皮損仍時起時消, 反復再現, 癢感劇烈。 據其急躁易怒、口苦口渴、頭痛頭脹、耳鳴目赤、小便色黃、舌質紅、苔黃、脈弦滑數等症狀,

辨為肝胃熱盛, 複受風侵所發。 取龍膽草、梔子、黃芩、柴胡、夏枯草清瀉肝經之熱;車前子、通草、甘草導熱下行;黃連、生地黃、知母清胃瀉熱;白鮮皮、浮萍、蟬蛻疏風止癢。 藥症相符, 而收效顯著。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