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 即經期前後或行經期發生的無其他原因的腹部劇痛, 常見的病因有精神緊張、子宮發育不良、貧血等。 中醫認為多由於氣滯血淤、寒邪凝滯或氣血虛弱造成。
氣滯血淤型
患者主要表現為經前下腹脹痛, 拒按, 面色暗滯。
丹參15克、玄胡索10克。 共研細末, 每次以溫開水吞服5克, 每日3次。
薑黃、木香各30克, 肉桂10克。 研細末, 米醋調和做丸, 每粒3克, 行經期每日早晚以白開水吞服1粒。
紅花100克, 放入500毫升60度白酒中浸泡7天。 每日以紅花酒15毫升, 兌入25克紅糖, 加溫開水50毫升飲用。
山楂、紅糖各30克。 水煎取汁, 早晚分服。
五靈脂6克,
雞蛋2個, 益母草30克, 元胡15克, 放入沙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同煮, 雞蛋熟後去殼再煮片刻, 去藥渣, 吃蛋喝湯。 經前1~2天開始服, 每日1劑, 連服5~7天。
寒邪凝滯型
患者主要表現為經前和經期下腹部冷痛, 得溫則減, 身體怕冷, 手足不溫, 面色蒼白。
小茴香10克, 當歸12克。 水煎取汁, 每次月經前3天早晚分服。 每日1劑。 連服3劑。
艾葉10克, 生薑3片, 紅糖適量。 水煎服, 每次月經前3天開始服, 每日1劑, 連服6劑。
艾葉、炙香附各10克, 紅糖50克。 水煎服, 每次月經前3天開始服, 每日1劑, 連服6劑。
制附片(先煎1小時)、艾葉各6克, 當歸10克。 水煎服, 經前3天開始服, 每日1劑, 連服6天。
生薑15克, 紅糖適量。 開水沖泡, 代茶飲。
氣血虛弱型型
患者主要表現為經後腹痛, 喜按, 經量少、色淡,
當歸15克, 黃芪30克, 羊肉500克。 燉湯, 食肉喝湯。 可常食用。
益母草15克, 當歸12克, 紅糖30克。 水煎取汁, 分3次服。 每日1劑, 常服。
紅參10克, 丹參15克。 水煎取汁, 分早晚服。
黨參、元胡各15克, 當歸12克、川芎10克。 水煎取汁, 分3次服。 每日1劑, 常服。
當歸、白參各30克, 紅花15克。 將上3味放入500毫升60度高粱酒中, 浸泡7天后服, 每天中、晩各服10~15毫升。
當歸12克, 白芍15克, 甘草10克。 水煎取汁, 分3次服。 每日1劑, 常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