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風濕性關節炎案

劉某某, 女, 43歲。 2007年12月9日初診。 患者自述素有風濕性關節炎, 每逢陰雨天氣, 全身關節活動受限, 僵硬不舒, 沉重無力。 口黏, 口幹喜飲, 二便正常。 舌有齒痕, 苔偏黃, 脈弦細。 辨證為寒濕之邪, 瘀痹關節, 治以散寒祛濕, 活血通痹, 方用桂枝芍藥知母東加減。 處方:桂枝10克, 白芍30克, 知母10克, 制附子5克, 生地20克, 當歸15克, 炙甘草6克, 桑枝15克, 地龍10克, 紅花10克, 威靈仙15克, 秦艽15克, 羌活10克, 獨活15克, 雞血藤30克。 7劑, 水煎服, 日1劑。

二診:關節活動不利減輕, 腰部覺得舒服, 但是下肢沉重無力, 全身乏力, 舌有齒痕, 脈滑沉取無力, 改為補養氣血, 活血通絡為主調治:黃芪20克,

炒白術10克, 蒼術10克, 當歸15克, 白芍20克, 川芎15克, 熟地15克, 桂枝10克, 薏苡仁10克, 秦艽15克, 威靈仙15克, 紅花10克, 生地15克, 炙甘草6克, 地龍10克, 雞血藤20克。 21劑之後, 諸症悉除, 病告痊癒。

按:風濕性關節炎屬於中醫之痹證, 《素問·痹論》曰:“風寒濕三氣雜至, 合而為痹, 其風氣盛者為行痹, 寒氣盛者為痛痹, 濕氣盛者為著痹也。 ”邪之所湊, 其氣必虛, 精氣內虛, 外邪趁虛侵人體, 正如《證治匯補》言:“由元精內虛而三氣所襲, 不能隨時祛散, 流注經絡, 久而成痹。 ”痹證之治療, 當宗林佩琴所言“三痹各有所勝, 用藥以勝者為主, 而兼者佐之”, 風盛行痹治用防風東加減, 寒盛痛痹方用烏頭東加減, 濕盛著痹選用薏苡仁東加減, 風濕熱痹可選宣痹東加減, 濕熱傷陰之痹則選《金匱要略》治療風濕曆節之桂枝芍藥知母東加減,

肝腎虧虛之痹則用獨活寄生東加減。 另外痹證日久“邪留經絡, 須以搜剔動藥”(葉天士語)為治, 臨床多用蟲類搜風通絡止痛之藥, 如地龍、蜈蚣、水蛭、穿山甲等深入隧絡, 攻剔痼結之“敗痰凝瘀”。 痹證病久纏綿反復, 故而治療“當圖緩攻”, 切記峻藥傷正。

此案患者素有痹證, 且每逢陰天下雨, 全身關節出現活動受限, 僵硬不舒, 沉重無力, 顯系寒濕為患, 而風邪不盛;口黏、口幹欲飲, 苔黃, 寒濕又有化熱之象, 遂投以桂枝芍藥知母東加減治療。 因其風邪不盛, 故去防風、麻黃之屬;雖寒濕明顯, 但其疼痛不顯, 故不用《金匱要略》治療寒濕曆節、不可屈伸、疼痛之烏頭湯, 而以治療風濕曆節之桂枝芍藥知母湯化裁為主。

方中桂枝、附子溫經散寒, 宣陽通痹;知母、生地清熱養陰, 以除內熱, 兼防溫熱化燥傷陰;當歸、紅花、雞血藤、地龍、桑枝養血活血, 通絡除痹;羌活、獨活、秦艽、威靈仙散寒除濕, 舒經活血通絡, 尚能補益肝腎。 首診祛邪通絡為主, 兼以扶正, 二診之時, 寒濕得化, 氣血經絡遂通, 故見關節活動不利減輕, 但下肢沉重無力, 脈亦無力, 遂在活血通經基礎之上, 加入黃芪、蒼白術、薏苡仁等藥, 健脾益氣, 助脾行濕, 使得氣血生化有源, 經絡筋節得以滋潤濡養, 如此藥證合拍, 痹證自除。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