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打假僅靠“堵”不夠, 必須“疏”、“堵”結合。
一是因勢利導, 積極為藥農建立倉儲、加工等服務。 據報導, 以前只在傳統藥材倉儲養護環節存在的硫磺薰蒸現象, 現已前移到農戶產地加工環節。 藥農或經營戶之所以如此, 主要是為了“賣相好看, 同時防蟲防黴。 ”因此, 各地應在加強正面引導和管理的同時, 積極幫助藥農解決倉儲、加工這些關鍵性難題, 同時加強中藥材防蟲、防黴的技術指導服務。
二是大張旗鼓地開展造假識別宣傳, 避免收、售“問題”藥材。 可在中醫院門診大樓顯眼處, 設立真假中藥材展示櫃,
三是加強政策引導, 抓好源頭扶持。 中藥材造假, 其根本在一個“利”字。 近年來, 在中藥材價格上漲的同時, 藥農的生產成本也在漲, 但藥價上漲的利潤流入藥農手中卻很少, 這一現象值得政府和主管部們高度關注。 國家需加大對中藥材產業的政策扶持, 既要警惕藥“賤”傷農, 更要警惕藥“貴”而農不得利現象的發生。 可以通過建立電子商務平臺等措施, 促進中藥材資訊的公開化、透明化和供需雙方的高效對接, 以減少流通環節, 杜絕遊資炒作, 形成合理的市場自主調節機制, 從而推動中藥材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