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 由於多種因素, 中醫藥大學畢業生不願到基層工作。 即使部分中醫藥大學畢業生到了基層工作, 也因環境、條件和待遇較低而逐步流失。 加上大部分青年中醫師受西醫觀念影響較深, 對中醫理論信念動搖, 不用中醫思維看病, 脫離辨證施治的根本原則, 僅提供開中成藥或按摩、理療、拔罐等幾種中醫適宜技術服務, 遠遠不能滿足民眾對中醫藥治病的需求。 建議制定相應政策、採取有效措施, 下大力氣解決基層中醫藥人才匱乏問題。
一是定向培養基層中醫藥人才。 建立免費定向培養和招聘中醫藥人才的制度和政府表彰與社會褒獎相結合的中醫藥人才激勵機制。
二是優化中醫藥大學專業設置。 要引導各高等中醫院校調整辦學方向, 開設適宜基層中醫藥需求的中醫藥專科專業, 為基層培養中醫藥人才, 如舉辦不同學制不同形式的定向培養班, 改革入學考試、教學模式、教材、助學方式等, 並改革中醫院校畢業生的分配和就業方式, 採取措施鼓勵和支持畢業生到基層工作。
三是加強在職、在崗基層中醫藥人員的學歷教育。 制定相關政策, 加強對基層現有中醫、中藥人員的培訓,
四是加強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 要加大基層人才培養中醫類課程設置及中醫適宜技術推廣, 鼓勵大醫院的醫生到縣以下基層工作一段時間, 培養基層醫生, 提高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 同時, 面向社會招聘有相應資質的中醫藥人才, 將農村具有中醫藥一技之長的人員納入鄉村醫生管理, 充實基層隊伍, 建立起培養人才、留住人才、穩定隊伍的長效機制。
五是完善中醫藥師承教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