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以後再箍牙
人一生有兩副牙齒, 一副是乳牙, 一副是恒牙。 一般6個月時, 嬰兒開始長出第一顆乳牙。 通常情況下, 乳牙要到6歲時才開始被恒牙替換, 往往要到12歲, 所有乳牙才陸續被恒牙替換完。 這些恒牙從此伴隨人們走過漫長的人生歲月。
在恒牙替換乳牙這個過程中, 經常會出現一些暫時性的畸形, 例如兩顆門牙之間有條縫(俗稱“漏風”), 牙齒排列不整齊, 等等。 一般來說, 這些情況可以在兒童的生長發育過程中自行調整, 並不需要箍牙(醫學上稱“正畸”)。 除非存在骨骼問題, 比如下巴後縮或下巴前突嚴重, 這時就有必要儘早去看醫生。 當恒牙替換完(12歲後), 牙列仍不整齊、“漏風”, 這時是箍牙的合適時間。
80歲老太太仍可箍牙
箍牙沒有嚴格的年齡限制, 十幾歲的青少年可以, 三四十歲的成年人也可以, 國外還有八十歲的老太太箍牙。
但是, 成年人箍牙的確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 成年人生長潛力有限, 生長發育基本完成, 此時箍牙只能改變牙齒位置, 效果和穩定性均有限,
所以, 如果決定箍牙, 最好等乳牙換完就去諮詢醫生。 兒童存在骨骼問題, 則應早發現、早治療。
箍牙三部曲:拍片、上箍、調整
箍牙一般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 並且一天到晚都要戴著牙箍。 需拔牙以調整牙列的病人, 所用時間比不用拔牙的長, 成年人用的時間也比青少年長。
首先, 你要拍攝口腔X光片, 供醫生瞭解牙齒和骨骼的情況, 然後為牙齒做一副模型。 醫生根據這些資料制訂治療計畫, 有可能要求病人事先去拔牙或洗牙(即“潔治術”)。
作完這些準備工作後, 就該上牙箍了。 所謂牙箍, 外人看來就像粘在牙齒上的小金屬塊, 實際上這些金屬塊是被鋼絲連在一起的, 利用鋼絲、彈簧、橡皮圈和彈力線等裝置, 使牙齒逐漸移動到合適的位置, 直到排列整齊、上下牙齒對位良好。
上牙箍後, 每個月要上醫院作一次口腔檢查, 調整牙箍裝置。 如果不用拔牙, 一般一年左右牙齒就可以排列整齊。 需拔牙的病人, 在牙齒排齊之後, 牙箍還要繼續保持一段時間, 以移動牙齒, 填充拔牙產生的空隙。
牙箍解除, 還得戴保持器
治療完成後, 解除了牙箍, 你還需要戴保持器以防止牙列回復原樣。 這個過程很重要, 不可忽略。 因為箍牙是將錯位的牙齒、骨骼移動到正常位置,
作好迎戰困難的準備
追求美麗是要付出代價的。 臺灣明星楊丞琳, 據說小時候就曾因為戴牙箍讓人取笑過。 同是臺灣明星的小S, 戴著牙箍主持電視節目, 也曾遭受無數非議。
箍牙不但對外形有暫時的影響, 還可能帶來種種不適。 你要作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否則半途而廢, 浪費時間和金錢。
剛戴上牙箍的那幾天, 你會覺得牙齒又酸又軟, 吃不了飯, 這是正常現象, 說明牙齒正在移動。 每個月醫生給你調整牙箍後,
戴牙箍期間, 避免啃硬的食物, 如軟骨、螃蟹、甘蔗等。 也不能嚼口香糖, 避免將牙箍弄掉。 牙齒上的小金屬塊容易藏食物殘渣, 如不及時刷牙, 或是刷牙清潔不徹底, 就很容易發生齲齒(爛牙), 牙齦發炎、紅腫、出血, 所以, 一定要注意口腔衛生。
確實有極少數比較“嬌氣”的人, 因為種種原因, 箍牙半途而廢。 你可不要學他們哦!
(以上內容僅授權家庭醫生線上獨家使用,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