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期婦女中, 黃體功能不全發生率為3%~10%, 不孕症婦女中為3.5%~l0%, 早期妊娠流產中為35%, 習慣性流產中為20%~60%。 促排卵治療中黃體功能不全發生率, hMG-hCG療法為50%, 氯米芬療法為50%。 黃體功能不全對女性懷孕有直接影響, 會造成不孕或者早期流產、習慣性流產。 如果黃體功能不全或者黃體萎縮過早, 都會導致子宮內膜提前脫落, 這樣就會減少受精卵著床的機會, 導致不孕。 此外, 黃體不全不能分泌足夠的孕激素, 也很難維持受孕。
黃體功能不全主要表現為月經週期縮短但經期正常, 經量正常或稍多, 伴自然流產史, 常需依靠以下輔助檢查確診:
基礎體溫測定
測定方法:在每天早晨醒後, 不起床, 最好在同一時間段, 用口表測量體溫。 一般情況下, 在排卵以前體溫總是在36.5℃左右。 排卵時體溫稍下降。 排卵後就上升到37℃左右, 平均上升0.5℃左右, 一直持續到下次月經來潮, 再恢復到原來的體溫水準。 雙相體溫的高溫期持續日數少於12日, 平均升高溫度低於0.3℃, 基礎體溫曲線圖呈“階梯樣”緩慢上升, 提示黃體功能不全。
診刮術
在月經週期的第26天進行診刮, 刮取子宮內膜行組織學檢查, 觀察分泌期子宮內膜是否形成, 與月經週期日數是否相符, 如子宮內膜呈分泌不良, 或者落後於診刮日2日以上的內膜, 則考慮為黃體功能不全。
血漿孕酮含量的測定
非孕期黃體期血漿孕酮水準低於6mg/ml;受孕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