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人群養生>老人>正文

老年人飲食也是很有說法的

編者按:老年要想長壽就必須先注重養生, 養生要從細節做起。 例如吃飯, 老年人吃飯也是很有講究的, 不可盲目的追求飽。 你知道老年該如何關注自己的飲食嗎?

午前為生氣, 午後為死氣, 釋氏有過午不食之說, 避死氣也。 《內經》曰:日中而陽氣隆, 日西而陽氣虛。 故早飯可飽, 午後即宜少食, 至晚更必空虛。

《應璩三叟詩》雲:中叟前致辭, 量腹節所受。 “量腹”二字最妙。 或多或少, 非他人所知, 須自己審量, “節”者今日如此, 明日亦如此, 甯少毋多。 又古詩雲:努力加餐飯。 老年人不減足矣, 加則必擾胃氣, 況努力定覺勉強。

縱使一餐可加, 後必不繼, 奚益焉。 勿極饑而食, 食不過飽;勿極渴而飲, 飲不過多。 但使腹不空虛, 則沖和之氣, 淪浹脊髓。

《抱樸子》曰:食欲數而少, 不欲頓而多。 得此意也。 凡食總以少為有益, 脾易磨運, 乃化精液, 否則極補之物, 多食反至受傷, 故曰少食以安脾也。

《洞微經》曰:太饑傷脾, 太飽傷氣。 蓋脾借于穀, 饑則脾無以運而虛脾, 氣轉於脾, 飽則脾過於實而滯氣, 故先饑而食, 所以給脾, 食不充脾, 所以養氣。

佛家有“過午不食”的說法, 認為午前陽氣上升, 有助於體內生氣的昇華, 午後陰氣上升, 不利於體內生氣凝聚。 因此, 早飯宜飽, 午飯應吃好, 而晚飯應少吃。

這種觀點也很符合現代養生觀點, 白天人體能量消耗大, 早午餐會為人體補充一天必要的熱量。

到了晚上, 活動減少, 能量需求下降。 晚上該少吃, 否則會加重胃部負擔, 影響睡眠, 同時過多熱量易導致肥胖, 對健康也不利。

老人吃飯應“量腹而食”, 即根據自身的消化能力而來, 或多或少, 需自己審量。 不過, 曹老先生卻建議, 老人進食時應寧少勿多。 因為老人脾胃功能已經下降, 不根據自身的消化能力, 而一味地進食, 容易驚擾胃氣, 增加胃腸負擔。

近年來, 老年醫學專家研究證明, 老年人限制飲食攝入量對健康長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 老年人的基礎代謝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降低, 同時消化系統功能下降。

另一方面, 進入老年期後, 體力活動減少, 所需的熱能也相應地減少了, 因此, 對老年人的熱量提供也該相應地減少。

所以說少食益壽。 如果到老年而不減少食量, 以致熱量過剩, 必然對身體造成不利影響。

飲食是人生存的基本條件, 合理的飲食, 可使人身體健壯, 延年益壽。 當然, 飲食是一門複雜的學問, 除了以上的“量腹而食”外, 老人調理脾胃, 在飲食上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適當節食

曹老先生說, 老人飲食應“寧少勿多”。 對老人來說, 消化功能逐漸下降, 而短時間內進食過多則加重了胃腸負擔, 容易使脾胃滯氣, 不利於調理脾胃。

飲食應有規律

不要等到非常饑餓的時候, 才去吃飯;也不要等到非常口渴了, 才去飲水, 以免傷及脾胃之氣。

少食多餐

對於脾胃來說, 每次進食少量的飲食, 有助於消化和吸收。 而為了避免饑餓,

則建議少吃多餐。

在飲食的眾多危害中, 老人要尤其注意飲食過量的危害。 據現代研究表明, 每餐貪多過飽, 會使血液集中在腸胃, 勢必引起心、腦等重要器官的缺血缺氧, 容易誘發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腦血管等疾病。 另外, 飲食過量還很容易導致肥胖, 引發肥胖的併發病症。 所以世界上長壽研究人員都認為, 以節制飲食的方法來減慢生理性衰老的速度, 是維護健康長壽的好辦法。

總結:老年人養生慢慢被很多人所關注, 老年人的飲食關係到老年的健康, 養生要從小做起, 老年人飲食要有其固定的規律, 遵循規律來改善飲食, 有助於延年益壽。 (文章原載於《家庭醫藥·快樂養生》, 刊期:2012.07, 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

並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 請儘快與我們聯繫, 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