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針刺治療面肌痙攣疾病

面肌痙攣為一種半側面部不自主抽搐的病症。 抽搐呈陣發性且不規則, 程度不等, 可因疲倦、精神緊張及自主運動等而加重。 起病多從眼輪匝肌開始, 然後涉及整個面部。 本病多在中年後發生, 常見於女性。 本病病因不明, 現代西醫學對此尚缺乏特效治法。 目前一般採用對症治療, 但效果均欠理想。

現代醫學認為, 面肌痙攣是由於某種壓迫使面神經傳導發生病理性干擾所致;另一部分患者是由於面神經炎導致神經脫髓鞘的病理改變使面神經的電傳導易受泛化所致, 或面神經炎累及腦幹內神經核團,

形成類似癲癇病灶而產生面部肌肉的發作性抽動。 極少數患者為外傷腫瘤或外科手術後在面神經的恢復過程中與其他腦神經出現短路, 當其他神經興奮時也出現一側面部肌肉抽動。 治療方法有選擇性切斷部分面神經、選擇性切斷部分相應的感覺神經、微血管減壓手術。 面肌痙攣屬中醫學筋惕肉範疇。 中醫學認為, 本病多屬本虛標實, 以虛為主, 虛在肝、脾、腎, 虛中夾實, 實見風、痰、瘀等表現, 故治療上在局部用毛刺法。 《靈樞·官針》曰:“毛刺者, 刺浮痹於皮膚也。 ”同時仍要辨證配穴, 肝腎陰虛型, 取肝俞、腎俞、太溪等補肝益腎, 育陰潛陽熄風;氣虛血少型, 取脾俞、膈俞、氣海、足三裡等益氣健脾, 養血安神;痰熱動風型, 瀉豐隆、太沖、陰陵泉等清化痰熱,
熄風活絡。 並囑患者慎起居, 調情志, 適當練習放鬆功, 使標本兼治而獲效。 面肌痙攣一般呈漸進式發展, 一定要早期治療。 病情短且輕者, 痊癒率高;病情長且重者, 痊癒率低。 但經過治療後絕大部分患者能有不同程度的緩解,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品質。 臨床發現, 面肌痙攣大部分患者性情較急躁, 故治療中強調慎起居, 調情志, 並適當練習放鬆功, 以取得最佳療效。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