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面肌痙攣的中醫治療方法

面肌痙攣病因複雜, 絕大部分存在著局部血管壓迫因素。 一般認為其病理變化大都存在著面神經的脫髓鞘改變, 導致面神經核內產生異常電興奮灶, 面肌、面神經營養發生了障礙。

本病屬中醫“內風”範疇。 “諸風掉眩, 皆屬於肝”, 又因面部主要為足陽明胃經所過之處, 故本病與肝胃兩經關係密切, 治療上以足陽明胃經及足厥陰肝經之穴為主。

百會位於頭部正中歸於督脈, 入於腦, 腦為元神之府, 故針刺百會有開竅寧神之功。 上星、印堂作用與百會相似, 均為醒腦開竅針刺法之主穴。 足三裡是多氣多血之腧穴,

具有強壯全身的作用, 合穀配太沖能通調二經氣血, 古稱“四關”穴, 具有較強的鎮靜解痙作用。 “經脈所過, 主治所及”, 取下關, 瞳子髎、地倉、頰車等穴能疏通局部氣血, 使經氣通暢, 筋肉協調而病癒。

面肌痙攣臨床上多屬氣血虧虛、血不榮筋所致, 是一種本虛標實、上盛下虛之證、配合相關中藥能養血寧心、熄風安神, 與針刺、耳貼相輔相成, 可縮短療程, 增強療效。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