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兒童恐懼心理的矯正方法
孩子的恐懼心理多由恐嚇而來
1、孩子的恐懼心理多由恐嚇而來
兒童恐懼心理指的是兒童在發育過程中,對某些事物感到恐懼,如怕動物,怕水,怕火,怕黑暗,怕陌生人,甚至對代表某些事物的詞語也會發生恐懼。
2、如何矯正兒童恐懼的心理
兒童恐懼心理的矯正方法很多,其中最簡便而有效的是“示範脫敏法”,即讓兒童有保護地逐步接觸恐懼對象,逐漸消除恐懼心理。 例如,兒童對黑暗處,要以先抱著或拉著他的手走過黑暗處(暗室或野地),同時告訴孩子黑暗並不可怕。
3、幫助孩子克服恐懼的心理
孩子的想法往往是直觀的,他們不具備對事物進行全面分析的能力。 一般他們會將自己的嫉妒簡單地歸咎於自己或嫉妒的物件,而不去考慮其他因素。
父母應幫助孩子全面分析造成孩子和嫉妒物件之間的差距產生的原因,找出縮短差距的途徑和方法。
培養孩子養成豁達樂觀的性格,平時應教育孩子,理解人與人之間客觀存在的差異性,讓孩子懂得各人都有各人的優勢和長處,但同時每個人也有各自的短處,要做到任何方面都比別人強是不可能的。
引導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揚長避短,在生活和學習中學會用欣賞的目光面對別人的優勢,學會為別人的成功喝彩。 並從中學習、借鑒,以彌補自己的不足。 這樣既能交到很多朋友,也能使自己更加進步。
兒童恐懼心理的危害
心理的健康對於孩子的健康很重要,家長應該非常清楚兒童恐懼心理的危害,如果發現孩子具有恐懼心理,要及早的預防,有效的預防恐懼心理的發生,並且糾正,讓孩子健康的成長。
對兒童恐懼心理的矯正,實際上是對兒童勇敢精神的訓練。 訓練中可輔以獎勵的辦法。 日常生活中克服孩子恐懼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感情交流。
家長對孩子不要喜怒無常。 有的家長常將自己的好壞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這樣會使孩子害怕父母,怕父母無緣無故發脾氣,怕自己受罰等,終日心神不定、畏畏縮縮,表現為恐懼、多疑、敏感。 因此父母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拿孩子當出氣筒。 不要過分責怪孩子。
兒童恐懼心理的矯正方法
調整方法,強化訓練直接動作。 這是自己主動的、積極的去接觸恐懼的東西達到消除恐懼的方法,例如,如果害怕在人前講話,那麼偏在人前講話。 習慣可怕情景。 對所懼怕的景物,要敢於去碰它、接觸它,對那些景物習慣了,知道它“不過如此”,也就不怕了。 如許多人開始時怕在會上發言,後來硬著頭皮去講。 受到大家鼓勵,以後會上發言就不會忐忑不安了,表情動作也自然了。
學習有關知識。 人對有些景物產生恐懼心理,是與缺乏這方面知識,不明白“其理”有關,如打雷、閃電。 當你知道這是自然界正常現象時,於是自然中恐懼情緒就會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