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皮膚科>正文

大皰性先天性魚鱗病樣紅皮病

計本病在全世界的患病率為1/300000~1/200000, 為完全外顯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 男女患病概率相等。 約50%的病例為散發病例, 提示為新發突變。

發病機理

BCIE由分別位於染色體12q13.3和17q21.2上編碼角蛋白1(KRT1)和角蛋白(KRT10)的基因雜合變異所致[5]。 這些角蛋白在表皮顆粒層和基底層上部表達, 該部位就是病理學發病的部位。 KRT1突變通常伴有嚴重的掌蹠角化, 而KRT10突變, 掌蹠不受累, 因為在掌蹠部位KRT10基因無表達[6]。 大部分突變為非保守氨基酸置換突變, 聚集於α-螺旋杆區邊界, 可影響角蛋白的排列、寡聚化和角蛋白絲裝配, 因此削弱細胞骨架,

損害了表皮的機械強度和細胞的完整性, 引起細胞溶解和水皰。 表皮棘層肥厚和角化過度可能由過度增殖、脫屑減少和其他因素引起。 皮膚的屏障功能遭到明顯破壞, 引起經皮水分丟失增加和角質層細菌菌定植, 螺旋邊界外側的突變罕見, 臨床表現較輕。

臨床表現

出生時就出現紅皮病、糜爛、脫屑和大片皮膚剝脫。 皮膚角化過度也可以在出生時出現, 或在嬰兒期出現, 隨著年齡增長, 皮膚脆性、水皰和紅皮症減輕或減少, 而已皮膚角化過度為著。 在患者之間和家系之間, 臨床表現差別很大, 包括至少6種已知的伴有或不伴掌蹠受累的臨床表型。 例如, 在NPS1-3型中, 常見到身體屈側沿皮紋的隆起, 而關節伸側過度角化形成鵝卵石樣外觀。

家系內成員的臨床表型和病程相對一致。

伴有表皮松解性角化過度的環狀魚鱗病和環狀表皮松解性魚鱗病為BCIE少見類型, 分別由KRT1和KRT10基因突變引起, BCIE病程長, 患病新生兒圍生期患病率和致死率與敗血症和水電解質平衡紊亂有關, 皮膚起皰和繼發感染導致長期遭受病痛。 患者經常出現大片表皮脫落, 基底面潮紅, 伴有明顯的惡臭, 偶爾可引起姿勢和步態的異常。 其他的伴隨症狀有口角炎和頭皮受累, 頭皮受累導致毛幹被包埋和毛髮脫落。

病理

由於結構和超微結構的不同, BCIE可從其他先天性魚鱗病中獨立出來。 主要特徵為大塊、密集、正性角化過度、顆粒層顯著增厚、基底層上和顆粒層細胞溶解而出表皮內小水皰。

角質形成細胞內空泡化明顯, 角蛋白中間絲(KIF)聚集呈簇。 具有這種組織病理學改變的疾病被共同描述為“表皮松解性角化過度症”。 真皮淺層通常可見血管周圍淋巴細胞, 組織細胞輕度浸潤。 超微結構分析可見表皮下層碎片狀、成群的KIF, 而在表皮上層核周的KIF脫落。 表皮增生顯著。

鑒別診斷

新生兒期出現的大皰, 糜爛及局部皮膚缺損的BCIE可以與非大皰性先天性魚鱗病區別。 臨床上要與各型大皰性表皮松解症、葡萄球菌性燙傷樣皮膚綜合症和中毒性表皮松解症相鑒別。 需要用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對新鮮水皰邊緣的皮膚活檢組織進行觀察鑒別, 除此之外還需要進行細菌培養。 到了嬰兒和兒童時期,

通過出生時即起大皰, 局部大皰反復發生, 表皮多重感染的病史和具有特點的組織學特徵, BCIE可與先天性隱匿性魚鱗病區別, 雖然在表皮松解性掌蹠角化症中也可見到同樣的病理改變, 但這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 表皮角化僅累及掌蹠。 Siemens大皰性魚鱗病不伴有紅皮病而由於顆粒層內表皮松解出現淺表的表皮蛻皮。 在一些患者中, 豪豬性魚鱗病可與BCIE極為相似, 關節處和屈側可見脊狀、疣狀的角化過度皮損, 但是很多患者僅有掌蹠角化病。 與BCIE完全不同的是, 臨床或組織學均無證據顯示有水皰形成或表皮松解, 另外KIF在超微結構上的異常是獨特的。

治療

主要是對症治療。 新生兒階段應為患者提供隔離防護並防治脫水、電解質紊亂和表皮多重感染。

出現敗血症必須用廣譜抗生素治療。 對新生兒小心操作, 使用護墊和潤膚油可以使皮膚糜爛和缺失儘快癒合。 對於兒童和成人, 治療的目的是減少角化過度的形成, 去除痂皮和軟化皮膚。 含有尿素、水楊酸和α-強酸的角質溶解霜劑和洗劑有效, 由於藥物具有燒灼感和刺痛感, 通常患者不易耐受, 尤其是兒童。 應避免大面積外用高濃度水楊酸製劑, 以防系統性水楊酸中毒。 局部外用維甲酸和維生素D製劑有效, 但會引起皮膚刺激。 經常使用潤膚劑和皮膚舒緩及結合對角化性皮膚的水和作用(如木魚石浸泡)和機械摩擦(如用軟刷、海綿等輕輕擦洗)會有良好的效果。 皮膚細菌感染很常見, 並可引發大皰,需局部或系統應用抗生素治療。使用消毒劑如抗菌皂或洗必泰可以幫助控制細菌定植。應避免持續預防性治療(口腔或局部抗生素),因為可發生抗生素耐藥。防止機械損傷也很重要,因為機械損傷可能使皮膚脆性增強(如穿著柔軟的衣物和鞋)。人工合成的口服維甲酸可以徹底減少角化過度症和泛髮型BCIE感染發生的頻率,但同時也增加的表皮的脆性和起皰的頻率。因此,推薦使用應從低濃度初始量開始,逐漸增加劑量並仔細監測,直至確定最小維持劑量。

並可引發大皰,需局部或系統應用抗生素治療。使用消毒劑如抗菌皂或洗必泰可以幫助控制細菌定植。應避免持續預防性治療(口腔或局部抗生素),因為可發生抗生素耐藥。防止機械損傷也很重要,因為機械損傷可能使皮膚脆性增強(如穿著柔軟的衣物和鞋)。人工合成的口服維甲酸可以徹底減少角化過度症和泛髮型BCIE感染發生的頻率,但同時也增加的表皮的脆性和起皰的頻率。因此,推薦使用應從低濃度初始量開始,逐漸增加劑量並仔細監測,直至確定最小維持劑量。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