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烏梅艾葉治小兒急性細菌性痢疾

小兒急性細菌性痢疾,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 這是身體內部一種比較複雜的疾病, 這裡小編介紹一種中醫偏方給大家, 烏梅艾葉。 烏梅艾葉的處方中成分還是很多的, 還有烏梅艾葉的功能, 需要大家一一去辨別。 但是烏梅艾葉治療小兒急性細菌性痢疾的效果很好的, 一起來看下吧!

功能主治

燥濕運脾, 導滯清痢之功效。 主治小兒急性細菌性痢疾。

偏方組成

烏梅9克, 艾葉9克, 川椒9克, 赤石脂9克, 乾薑9克, 檳榔15克, 黃芩15克, 黃連9克。

用法用量

上藥用劑量根據患兒年齡而定, 每日1劑, 水煎服。 幼兒可分數次服完。 煎法:以一定量水浸泡藥5分鐘。

用武火煎開, 改文火煮20分鐘, 煎取藥液少量頻服。

病例驗證

周某, 男, 4個月。 因發熱、解膿血樣便, 日行十餘次, 哭吵不安4日, 以慶大黴素治療2天, 症狀無好轉。 查肛溫39℃, 急性熱面容, 煩躁不安, 舌紅, 苔薄黃, 指紋紫滯。 診斷為急性細菌性痢疾。 處方:黃芩5克, 烏梅、艾葉、川椒、乾薑、大黃、鉤藤、黃連各1克, 檳榔、赤名脂、銀花各3克。 進1劑, 熱退, 便次減。 去銀花、大黃、鉤藤, 繼服2劑, 諸症消失, 大便化驗正常。

急性細菌性痢疾

細菌性痢疾是小兒較常見的一種腸道傳染病, 由痢疾桿菌所致。 臨床上以發熱、腹痛、腹瀉、裡急後重及排含粘液、膿血的稀便為其主要症狀。 中毒型痢疾是細菌性痢疾的危重臨床類型, 起病急, 發展快, 病情嚴重, 常發生驚厥及休克,

易引起死亡, 必須早期診斷、及時治療。

診斷檢查

1、檢驗 血尿常規。 大便常規及培養, 1/d, 3次, 停藥後再2次。 並作藥敏試驗。 必要時以PCR法查大便志賀菌。 大便鏡檢注意原蟲(阿米巴原蟲、隱孢子蟲)、腸滴蟲、各種寄生蟲蟲卵、黴菌菌絲。 各種腸毒素測定。 如大腸埃希菌腸毒素(LT、ST), 難辨梭狀芽胞桿菌毒素。 厭氧菌培養(空腸彎麴菌、難辨梭菌)。 電鏡查病毒顆粒、核酸電泳圖譜(PAGE)。

2、特殊檢查 注意有無脫水酸中毒, 並評估脫水酸中毒程度。 抽血查鉀、鈉、氯、HC0-3含量。

3、鑒別診斷 凡未得到病原學診斷者, 確診時均需與其他感染性腹瀉及非感染性腹瀉鑒別。

治療方案

1、對症治療 積極控制高熱, 採用藥物與物理降溫。 恢復期口服腸粘膜保護劑(思密達)與微生態調節劑(培菲康),

可加速控制腹瀉。

2、繼續進食 鼓勵正常飲食。

3、抗菌治療 首選黃連素聯合諾氟沙星, 或氧氟沙星, 或環丙沙星。 口服, 療程3~5d。

(1)黃連素:成人每次0.5g, 2/d。 小兒30mg/(kg·d)。

(2)諾氟沙星:成人每次0.4g, 2/d。 小兒禁用。

(3)氧氟沙星:成人每次0.3g, 2/d。 小兒禁用。

(4)環丙沙星:成人每次0.4g, 2/d。 小兒禁用。

(5)重症及6月齡以下嬰兒可選用下列藥物:①頭孢氨噻肟, 成人每次1g, 1/12h, 肌注;兒童50~100mg/(kg·d)。 ②頭孢去甲噻肟及頭孢曲松, 劑量同①。 ③對青黴素過敏者, 可選用阿米卡星, 成人每次80mg, 1/12h, 肌注。 小兒2~5mg/(kg·d)。 妥布黴素, 成人每次80mg(8萬U), 每8~12h一次, 小兒4mg/(kg·d), 分2次肌注或靜滴。

(6)其他:尚可選用磷黴素、口服慶大黴素、SMZ-TMP(服用後需多喝水|)等。

4、液體療法 對輕症患者, 必須口服足夠液體以預防脫水。 有脫水者, 採用口服補液鹽糾正脫水(米東加鹽、鹽糖水、ORS)。

重度脫水者, 以靜脈補液和口服補液同時進行。

5、中醫中藥(1)鐵莧菜石榴皮煎劑。 (2)本症為大腸濕熱, 熱重於濕者, 白頭翁東加減。 裡熱重者, 葛根芩連東加減。 (3)針刺:主穴天樞、氣海、關元、足三裡。 1~2/d, 5~7d。

護理

1、按傳染病一般護理常規護理。 消化道隔離。 接觸者醫學觀察7d。

2、詳細記錄出入量。 繼續隨意飲食。 充分供給水分和電解質, 保證尿量正常。

3、病程24h以內的患者, 每2h觀察一次體溫、血壓、呼吸、神志、面色、四肢迴圈。 及時發現重型(中毒型)患者。

4、保持肛周皮膚清潔乾燥, 防止糜爛。

結語:有關烏梅艾葉的功效問題, 今天就講到這裡, 相信大家看完之後對烏梅艾葉也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烏梅艾葉的病因, 上述也簡單介紹了些。 還是挺複雜的, 我們在生活中還是要多多注意才行。

對自己的身體好一點吧。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