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皮膚科>正文

小針刀治療慢性蕁麻疹

摘要 運用小針刀取T6及T3-7華信夾脊穴為主, 配穴(曲池、血海、百蟲窩、足三裡)為輔, 共治療慢性尊麻疹患者76例, 結果痊癒68例, 占89, 5%, 顯效7例, 占9.2%, 總有效率達98.7%。 認為運用本法有調節人體免疫功能, 且安全、方便, 治療慢性等麻疹有特效。

關鍵字 慢性等麻疹/針刀療法 T6、T3-7/ 治療應用 曲池、血海、百蟲窩、足三裡/治療應用針刀療法治療軟傷科疾病療效神奇, 報導較多, 而用於治療皮膚科病的報導卻不多。 我從1997年6月份以來運用小針刀以T6和華倫夾脊穴為主, 共收治慢性芝麻疹患者76例, 取得理想效果, 現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76例慢性等麻疹患者中,

男32例, 女44例, 年齡14-65歲, 病程3個月至18年, 且經過各種中西醫藥針灸治療效果不佳, 而改用針刀療法。

臨床表現與診斷:芝麻疹反復發作, 時間超過1月以上, 病發時表現:

1、皮膚迅速發生淡紅或蒼白色風團, 大小不等, 形態不一, 劇癢, 表現局部皮膚或全身。

2、持續數小時至數日消退, 消退後不留痕跡或僅有隱約可見的淡紅圈。

3、少數病人發作時可伴有不同的頭痛。 噁心、嘔吐、腹痛、腹瀉、胸悶、呼吸短促等表現。

4、劃痕征陽性。

治療方法

主穴:T6、T3_7華倫夾脊穴, 配穴:血海、足三裡、百蟲窩、曲池。

均採用I型4號針刀, 常規消毒。

1、取T6, 俯臥位, 用針刀在飛棘突上垂直進人, 刀口線與脊柱縱軸平行, 到達骨面後縱向疏通, 橫向剝離2—3次。 即可出針, 無菌敷料按壓,

待不出血, 創可貼固定。

2、取T3_7, 華倫夾脊穴, 俯臥位, 在棘突下旁開0.5寸, 針刀垂直進人, 刀口線與脊柱縱軸平行, 深度1-1.5寸, 縱向疏通, 橫向剝離2-3次, 出針、按壓、固定。 此處下有椎板, 較安全。

3、血海、百蟲窩、足三裡、曲池:仰臥位, 刀口線與經絡走向一致, 垂直進人1.5-2寸縱向疏通, 橫向剝離2-3次, 出針、按壓、固定。 配穴靈活選用, 氣虛者選足三裡, 血虛者選血海, 外感者選曲池, 蚊蟲叮咬或內有寄生蟲者選百蟲窩。

4、治療期間, 禁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不要洗浴, 以防感染。 左右交替取穴, 隔5天一次, 3次一個療程, 一般不超5次。

治療標準

1、痊癒:症狀全部消失, 隨訪一年未復發者。

2、顯效:症狀全部消失, 隨訪一年又復發者。

3、無效:治療前後無變化。

治療結果

本組76例, 經l-5次治療痊癒者68人,

顯效者 7人, 無效 1人, 痊癒率達 89.5%, 顯效率達9.2%, 總有效率達98.7%。

典型病例

張X, 女, 38歲, 幹部, 98年3月來診, 8年前在產褥期間患上了蕁麻疹, 當時用藥症狀消失, 此後, 每值月經期, 病就發作, 即使用藥也是零星不斷, 一直持續8—9天, 騷癢難忍, 用過中西藥無數, 經用小針刀治療3次, 一年後隨訪未再發作。

討論與體會

1、蕁麻疹, 現代醫學認為是一種突發性變態過敏反應, 由於皮膚毛細血管擴張, 血液滲出血管外而產生, 藥物或化學物質、感染。 氣候變化、花粉、寄生蟲、妊娠月經、日光或情緒刺激等因素, 均可誘發, 如遷延日久反復發作轉為慢性尊麻疹。 而中醫將之稱為風疹、病診、鬼風疙瘩, 認為多由風、濕、熱侵襲肌膚, 或胃腸鬱熱、肝腎沖任虧損, 氣血不足複感風邪郁於皮毛膜理而成。

對慢性病中西醫治療都頗感棘手。

2、T3-7華倫夾脊穴, 又稱五熱穴, 由上至下分別為肺熱、胃熱、肝熱、牌熱、腎熱、有調節陰陽、平衡臟腑、疏風清熱之功效。 現代醫學認為能減少組胺, 5一羥色胺等, 有調節神經體液作用。 T6是主治皮膚病要穴, 而配穴曲池屬大腸經與肺相表裡, 肺主皮毛, 擅能宣風行血;牌經血海, 因脾主肌肉而統血, 血海為理血之要穴, 故有“治風先治血, 血行風自滅”之說;百蟲窩位於血海上1寸為治“風濕癢疹”之經外奇穴;足三裡為強壯要穴, 能增加人體免疫之功能, “正氣存內, 邪不可幹”。 臨證選用, 主次配伍起到清熱解表、活血祛風、調和臟腑陰陽氣血之功效。 由於小針刀應激效應大, 氣感強又可疏通經絡氣血,

效果是非常理想的, 且安全、方便、經濟、見效快, 療程短, 具有良好的運用前景。

3、另外, 還發現應用小針刀取T6及五熱穴對風騷癢、青年痤瘡、神經性皮炎、結膜炎。 口瘡、濕疹、紅斑狼瘡等外科皮膚病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究其機理還需進一步研究。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