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慢性皮膚疾病。 在治療濕疹的時候, 大部分人會採用西醫療法, 但是有時效果並不是怎麼理想。 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考慮使用中醫療法來試試看呢,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一些中醫藥方, 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治療濕疹的中藥
1.青黛、滑石粉、賞柏各15克, 冰片9克。 共研細末, 用麻油調糊狀, 外塗患處, 1日 3次。 治療急性濕疹有良效。
2.枯礬10克, 爐甘石30克, 冰片6克, 苦參15克, 共研細末備用, 外敷患處, 1日2次, 治療陰囊濕疹有良效。
3.蒲黃研末, 將粉直接撒在濕疹處, 外用紗布包紮, 1日1次。
4.吳茱萸100克,
5.滑石、爐甘石各50克。 冰片lO克, 艾葉15克。 共研末, 裝入廣口瓶內備用, 撒在濕疹上, 外用消毒紗布包紮。
6.苦參研末, 紫皮大蒜掐爛成泥外敷患處, 1日3次。 冶慢性濕疹效佳。
7.茄子1個, 雄黃、枯礬各15克, 先將茄子挖一個小孔, 將上藥灌入孔內後封口, 用草木灰火烤, 將茄子烤軟, 枯礬、雄黃滲透到茄肉內, 再將茄子放患處輕輕磨擦5——t0分鐘。 一般邊擦邊止癢, 治急性濕疹有良效。
8.黃丹15克, 冰片6克, 氧化鋅20克。 共研末, 調香油外塗患處。 1日3次。
9.蛇床子、大黃、苦參30克, 楓球15克, 黃柏12克, 水煎外洗患處, 1日3次, 每次外洗30分鐘即可。 一般用1次急性濕疹即消。
10.以銀花、連翹、野菊花、蒲公英、苦參、晚蠶砂、白蘚皮、車前子為基本方。
11.萆邂6克、苡仁10克、黃柏6克、白蘚皮6克、赤苓8克、丹皮6克、澤瀉6克、滑石6克、通草6克、苦參6克。 水煎, 每日1劑, 分3次服用。
配合外治法:1、馬齒莧20克、側柏葉20克、地榆20克、地膚子20克、五倍子15克, 煎水濾渣濕效或外洗患處。
2、海浮石、花蕊石、寒水石、爐甘石各30克, 共研極細末, 薄散于皮損處, 用於紗布包紮, 每天換藥1次。 任選一方即可。
12.地榆20克、黃柏20克、野菊花20克、苦參20克、百部20克、白蘚皮20克、蛇床子20克、膚子20克。 每日1劑, 加水2000毫升煎至1250毫升左右。 置盆內熏洗患處;每日洗3一5次, 每次洗15分鐘。
13.蒼耳棵30克(可用蒼耳子15克代替)蛇床子15克、白蘚皮15克、蒼術15克、苦參15克、生軍15克、黃柏15克、地膚子15克.水煎取濾液待溫涼後洗患處,
幾個治療濕疹的偏方
1、取爐甘石30克, 孩兒茶20克, 冰片10克, 共研成細末, 貯瓶備用, 有滲出液者可用上藥撒之, 無滲出者用麻油調勻塗擦患處, 每天2次。 適用於急性濕疹。
2、取生蒲黃、龍骨、烏賊骨各等份, 研成細末, 過篩, 將此粉直接撒於患處, 滲液濕透藥粉時, 再繼續撒藥。 再用藥時, 不要將原已乾燥的藥粉去掉。 適用於急性濕疹滲液多者。
3、取黃柏、龍膽草、苦參各30克, 共研成細末, 瓶裝備用, 有滲出液者可用藥粉撒之, 無滲出液則用麻油調勻塗擦患處, 每天2次。 該偏方適用於亞急性濕疹。
4、取滑石、五倍子、明礬各15克, 蛋黃油適量, 滑石、五倍子、明礬共研成細末,
5、取大楓子50克, 苦參50克, 蛇床子15克, 浮萍15克, 荊芥15克, 川芎15克, 蒼耳子30克, 仙鶴草30克, 加水1500~2000毫升, 煎沸15~20分鐘, 濾取藥液, 倒入盆中, 趁熱熏洗患處, 待藥液變溫時, 可坐浴, 每天2次。 該偏方適用於肛門濕疹。
6、取密陀僧15克, 冰片10克, 雄黃5克, 蛇床子10克, 黃柏10克, 地膚子5克, 共研成細末, 裝瓶備用, 用時取藥粉適量, 加食醋調成糊狀, 塗擦患處, 每天3次。 治療頑固性濕疹。
7、取地膚子30克, 五倍子30克, 土槿皮、白鮮皮、地榆、土茯苓、皂刺、紫草各15克, 黃柏10克, 赤石脂10克, 甘草10克, 加水2500毫升煎至3000毫升, 將藥汁倒入盆中, 趁熱熏洗患處, 每天早、晚各1次, 每次20~30分鐘。 該偏方適用於頑固性肛門濕疹。
8、取明礬30克, 皂礬30克, 黃丹30克, 赤石脂30克,
結語:治療濕疹的中藥方, 希望小編的介紹能給大家一些幫助。 小編還想告訴大家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勤洗澡勤換衣, 這樣才能減少患上皮膚病的幾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