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習怎樣做一個好人

“當好人”並不是好人一個人的事, 往往會弄得家人很困擾, 甚至給他們帶來跟著受罪的感覺。 好人的親疏不辨還會對家人造成傷害。 心理學家指出, 一個人要保持健康的心理, 有合乎常理的行為, 就必須保持一定的“健康界線”(healthy boundaries)。

古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在他的《沉思錄》中寫道, “不要浪費時間討論誰是好人。 要做一個好人。 ”在一般人的頭腦裡, 好人的價值不證自明, 毋庸置疑, 似乎是好人多多益善。 至於誰是好人, 好人的心理和行為有些什麼特徵, 則很少有人仔細想過。

然而, 在美國有一個叫“好人綜合症”(good guy syndrome)的說法,

為人們細心思考好人和好人所做的好事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分析與治療視角。 所謂的“好人”, 是那些對別人特別親切和善、特別好說話、有求必應、想方設法幫助別人、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並以此為榮的人們。 對他們來說, 當好人不僅是一種習慣或行為方式, 而且更是一種與他人建立的特殊人際關係。

好人做的是對別人有利, 令別人高興的事, 所以好人總是能夠討人喜歡。 很少有人討厭好人來替自己無償地做好事的。 可以說, 接受好人助人為樂行為的其他人, 都有意無意帶有自私目的, 利用和受益於好人的這一特點。 而好人對此不僅不在乎, 而且還樂在其中。 好事未必有助於社會中善的累積, 這是一個問題, 但一般人只是把它看成一個無大礙的問題。

然而, 2001年布萊柯(Harriet Braiker)的《討好的毛病:治療討好他人的綜合症》(The Disease to Please – Curing the People-Pleasing Syndrome)一書問世, 宛如在好人眾多的美國社會中投下一枚重磅炸彈, 不僅一下子成為暢銷書, 在著名電視主持人奧普拉·溫弗裡的電視節目裡成為討論的專題, 而且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一個大眾心理學經久不衰的話題。 布萊柯的書讓讀者看到, 一心當好人原來不是一個無大礙的問題, 而是一種有害的心理疾病, 它源自“好人”對自己個體價值的信心匱缺, 渴望用對他人做好事來換取外來的肯定和讚美, 這種渴望一旦成為心理定勢, 就會嚴重降低行為者的判斷力和自控力, 變成一種可以稱作為“癖”的習慣和依賴。

布萊柯所說的“討好他人”綜合症就是人們現在一般所說的“好人綜合症”。

好人綜合症是可以自我測試的, 心理學家們建議每個人不妨問自己幾個簡單的問題, 例如, “你是否在想說不的時候卻說了是?”“你渴望所有的人都贊許你嗎?”“如果有人不喜歡你, 你覺得難受嗎?”自我檢測的先決條件是對自己誠實, 如果一個人對上述問題回答“是”, 那麼他很可能已經患上了好人綜合症。

好人綜合症往往不僅是一種行為偏差, 而且是生活或事業的某些方面出現了危機的徵兆。 例如, 好人綜合症患者一般都是事業平庸者, 他們工作非常努力, 但成就卻相當有限, 做好事於是成為他們博得他人另眼看待或讚揚的補償方式。 又例如, 他們的家庭或家庭關係可能有欠缺,

如孤兒、單親, 得不到父母或兄弟姐妹的關愛, 這會使他們更加在意關係疏遠者對自己的好感, 不惜為之付出任何努力, 有的甚至一面對家人惡言相向, 一面對外人特別和藹可親(也就是俗稱的“白眼狼”)。

“當好人”並不是好人一個人的事, 往往會弄得家人很困擾, 甚至給他們帶來跟著受罪的感覺。 好人的親疏不辨還會對家人造成傷害。 心理學家指出, 一個人要保持健康的心理, 有合乎常理的行為, 就必須保持一定的“健康界線”(healthy boundaries)。 每一位個體的人都生活在某種身體、感情和思想的健康界線之內, 這個界線幫助他判斷和決定誰可以接納, 並接納到什麼程度, 為誰可以付出什麼, 並付出到什麼程度。 人的負面感覺一般也是由這種界線意識所決定的。

例如, 你的孩子做功課需要你説明, 或者要求你週末帶她到兒童樂園去, 你若做不到, 就會感到內疚。 如果你單位的領導督促你在業餘時間多做好人好事, 你若做不到, 則很可能感覺到的不是內疚, 而是害怕領導不高興, 會記你的帳。

不顧一切地做好人好事,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不計任何代價地要讓別人接受你, 喜歡你, 在有這樣的行為之前, 或者在這樣的行為成為你頭腦中的“好事”之前, 你的個人健康界線和親疏意識一定先已發生了某種變異, 因為在人類社會中, 正常家庭所給予幼兒的自然教育, 包括親疏關係教育, 並不是這個樣子的。

與好人綜合症伴生的往往是扭曲的幸福觀。 格勒弗醫生(Dr. Robert Glover)是一位專門診治好人綜合症的權威,他指出,幾乎所有的好人在意識或下意識中都有類似於這樣的想法:如果我把缺點藏起來,變成別人希望我成為的那個樣子,那麼別人就會肯定我,覺得我好,也會敬重我,重視我。這樣,我的生活就有了意義,有了價值,我也就找到了幸福。其實,這種幸福的感覺或自我意識的滿足取決於他人對我的看法,我自己並不能把握它,因此我實際上並不幸福。

對於患有好人綜合症的人們來說,做好事不留名,不讓別人知道自己是在做好事,那不僅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而且根本就是一個毀滅他們唯一幸福的災難。對他們我們不應該去作道德的指責,而是應該給予理解、同情和憐憫。勃朗甯夫人在她著名的長詩《奧蘿拉·莉》(Aurora Leigh)中寫道,“願仁慈的上帝寬恕一切好人”,這個“寬恕”真是再確切不過了。

格勒弗醫生(Dr. Robert Glover)是一位專門診治好人綜合症的權威,他指出,幾乎所有的好人在意識或下意識中都有類似於這樣的想法:如果我把缺點藏起來,變成別人希望我成為的那個樣子,那麼別人就會肯定我,覺得我好,也會敬重我,重視我。這樣,我的生活就有了意義,有了價值,我也就找到了幸福。其實,這種幸福的感覺或自我意識的滿足取決於他人對我的看法,我自己並不能把握它,因此我實際上並不幸福。

對於患有好人綜合症的人們來說,做好事不留名,不讓別人知道自己是在做好事,那不僅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而且根本就是一個毀滅他們唯一幸福的災難。對他們我們不應該去作道德的指責,而是應該給予理解、同情和憐憫。勃朗甯夫人在她著名的長詩《奧蘿拉·莉》(Aurora Leigh)中寫道,“願仁慈的上帝寬恕一切好人”,這個“寬恕”真是再確切不過了。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