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指血糖濃度低於2.77mmol/l(50mg/dl), 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併發症。
低血糖症的原因較多, 胰島素劑量或磺脲類口服降糖藥劑量過大, 忘記或推遲吃飯, 運動量較平時大等均可引起低血糖。
發生低血糖時, 輕則有出汗、眩暈、心慌、手抖、饑餓、乏力、行走不穩等症狀;重則會失去定向能力, 知覺喪失, 昏迷。 一些病史較長並伴有神經病變的老年患者還可能出現難以察覺的低血糖症, 在無先兆的情況下突然意識喪失, 臨床上稱為未察覺低血糖, 這是非常危險的。
低血糖為何冬季淩晨高發?
寒冷的冬季身體能量需求增加,
造成夜間低血糖的原因主要有三個, 一是吃得不夠(攝入較少);二是動得太多;三是用藥不當。 晚餐後到第二天早餐這一段時間較長, 如果晚餐進食較少, 晚飯後運動量過多又沒有補充食物, 就可能出現低血糖。 另外, 胃腸功能不好, 大便次數多, 營養物質吸收不足或丟失較多, 都會造成體內儲備能量不足;接受藥物治療時, 比如胰島素的劑量和維持時間掌握得不太好, 或口服磺脲類降糖藥的患者在用藥過量或使用不當的情況下, 也比較容易出現低血糖。
由於夜間低血糖往往在睡夢中, 一般不會像白天那樣感到出汗、肚子餓,
為了防止夜間低血糖的發生, 患者可以在睡前選用可緩慢吸收的食品, 如一杯優酪乳或低脂牛奶、一份水果、3~5塊餅乾等。 同時, 可以在晚餐時吃2兩左右的鱔魚, 因為從鱔魚中提取分離出黃鱔魚素A和黃鱔魚素B, 兩者共同作用, 可起到雙向調節血糖的作用, 高血糖, 黃鱔魚素可以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