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孩子無睾丸是怎麼回事?有哪些治療方法?

新生兒出生時單側或雙側陰囊內無睾丸就可能為隱睾。 正常情況下, 男嬰的睾丸在胚胎7-9個月時降入陰囊內, 但約有10%的孩子也可在出生時仍未降入陰囊, 多數在2歲以內降入陰囊。 那麼隱睾是怎麼發生的呢?

男孩子的父母應認真檢查孩子的陰囊。 一般在陰囊兩側都能模到花生粒大小的睾丸, 摸時有實物感。 如果陰囊空虛, 不能摸及睾丸, 或只有一個, 應立即去醫院診治。 孩子出生到1歲期間, 睾丸仍會繼續下降, 故在1歲前的隱睾, 可觀察等待, 超過1歲則應考慮手術, 最遲不能晚於1歲半手術, 否則會使睾丸製造精子的能力產生不可恢復的損傷。

睾丸下降的發生機制尚不清楚, 可能的影響因素有:

1、睾丸引帶:某些實驗動物研究表明, 離斷支配睾丸引帶的生殖股神經可引起睾丸下降不全。 人類胎兒睾丸引帶若發育異常可使睾丸引帶不能與陰囊牢固連接, 不能充分牽引睾丸下降。

2、體型生長相對較快而睾丸引帶生長相對較慢。

3、腹腔壓力推動睾丸通過腹股溝管。

4、附睾的分化成熟可能促進睾丸下降。

5、生殖股神經作用, 在生殖股神經水準或以下的脊髓若有異常, 兒童睾丸未降的發生率明顯增加。

防治隱睾3法

方法1:觀察

在寶貝1歲之內, 由於隱睾有自然下降的可能, 所以可以採取觀察方法, 不用進行治療。

方法2:內分泌治療法

1歲以上的患兒若睾丸仍未下降, 可以先試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 刺激間質細胞, 使血漿睾丸酮增高, 促使睾丸下降。 此外, 還可用促性腺釋放激素, 促進患兒下丘腦分泌黃體刺激素, 彌補原來的分泌不足。

方法3:採取手術治療

適用于小兒單側隱睾或雙側隱睾, 經內分泌激素治療仍未下降者。 一般多採用睾丸固定術, 對已萎縮的睾丸, 不宜通過手術再使其回到陰囊內, 應將其切除, 以免今後留下癌變的隱患。 長期觀察表明, 在2歲時手術者約87%最終有生殖能力, 隨著年齡增長康復率逐年減少, 因此手術年齡以2-3歲最為適合, 父母切莫錯過這個時機。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