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比起成人更容易患齲齒, 這是由兒童的行為習慣和牙齒特點決定的。 下面我們看看其具體的原因。
為什麼兒童更容易得齲齒:
首先, 從行為來說兒童更喜歡吃甜食、零食, 嬰幼兒攝入的奶類也更多, 而零食中的糖類和含有乳糖的乳製品都會引起齲齒。
如果家長不注意口腔清潔, 2-3歲的幼兒還特別容易患奶瓶齲。 奶瓶齲主要原因是幼兒含著奶瓶睡覺, 奶瓶嘴直接貼附於上頜乳切牙, 牙齒長時間浸泡在奶或其他含糖飲料中, 所以特別容易損毀上面的兩顆門牙。
從結構上來說, 乳牙的牙釉質更薄,
剛剛替換了乳牙的恒牙也容易齲壞, 因為正在萌出的恒牙牙釉質薄, 礦化度低, 溶解度高, 滲透性強, 更容易患急性齲;而且牙髓組織疏鬆, 血管豐富, 一旦齲病發展到牙髓, 牙髓、感染也容易擴散, 必須及時治療。 而剛萌出的恒牙如果嚴重齲壞, 想想吧, 孩子要不斷的進出牙醫診所,
最後, 幼小的孩子往往不會刷牙, 或者不能做到自覺地每天刷牙, 或者對牙膏的用量, 刷牙時間等完全沒有概念, 結果就是根本沒有達到清潔牙齒的效果。 所以除了要求兒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之外, 要預防兒童齲齒, 最重要的是監督和教會孩子刷牙, 這不僅是家長可以切實做到的, 也有益於培養孩子的口腔衛生意識, 使孩子養成一生的好習慣。
要想孩子遠離齲齒的困擾, 那麼就需要知道其預防的原則:
建議每天刷牙三次, 每次刷牙三分鐘。
如果中午不方便刷牙的話, 養成良好的漱口習慣也可以防止齲齒的發生, 每次吃完食物後, 都要漱口, 將口腔中的細菌排出去。
而對於許多人習慣漱完口後, 再將水咽下去的習慣, 於靜濤表示, 這是不科學的。 因為漱口的目的就是將口腔中的細菌沖刷排出的一個過程, 如果咽下去的話, 就等於將細菌流入消化道, 影響消化功能。
少吃零食, 尤其是甜食:吃零食會影響正餐的進食, 也會使食物殘留在牙齒的時間拉長, 而使腐蝕牙齒的微生物得以生長, 加速牙齒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