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於截癱有哪些護理措施

脊柱的骨折、退行性病變、結核及腫瘤均可損傷脊髓而致肢體癱瘓。 脊髓損傷平面以下感覺、運動、反射活動障礙及內臟功能紊亂, 全身抵抗力明顯下降, 可導致許多嚴重併發症, 乃至死亡。

1.護理評估

詢問病人受傷史及心理反應, 觀察病人目前身體狀況(估計癱瘓程度、瞭解三大併發症及肢體畸形發生的可能性), 進行護理體檢及參考輔助檢查資料, 作出護理評估。

2.常見護理診斷

(1)焦慮:與喪失生活工作能力有關。

(2)有窒息的危險:與高位截癱呼吸困難有關。

(3)有感染的危險:與長期臥床及抵抗力下降有關。

(4)有廢用綜合征的危險:與長期臥床、肢體癱瘓諸因素有關。

(5)有皮膚完整性受損的危險:與長期臥床及皮膚局部血運不良有關。

(6)生活自理能力缺陷:與肢體癱瘓有關。

(7)排尿異常:與排尿反射障礙有關。

(8)便秘:與長期臥床有關。

(9)知識缺乏:缺乏康復知識。

(10)其他護理診斷:營養失調:低於機體需要量;有意外損傷的危險等。

3.護理措施

(1)心理護理:耐心傾聽患者訴說, 瞭解其心理障礙的程度, 尊重、關懷和體貼患者。

(2)生活護理:照顧好患者洗漱、飲食及大小便等日常生活, 並逐步訓練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鼓勵患者食用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飲食, 多飲水, 多食蔬菜與水果等。

(3)皮膚和肢體護理:截癱患者由於某些局部長期受壓及血循環不暢, 極易發生褥瘡。

因此, 要及早防治, 保持床單平整、清潔, 骨突起處加用氣圈, 多翻身, 每2小時改變一次體位, 並用50%乙醇按摩。 對癱瘓的肢體被動活動、按摩、針灸、理療等促進功能恢復。 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骨質脫鈣等。 注意保持肢體於功能位, 防止畸形。 外傷性截癱3個月後可坐起, 開始架拐下地活動。

(4)尿路護理:尿瀦留者無菌條件下留置導尿管, 持續導尿2周後, 改為每4~6小時定時開放一次, 逐步訓練反射性膀胱舒縮功能, 防止膀胱攣縮。 為防止尿路感染, 除注意保持無菌外, 還應每天進行膀胱沖洗, 排尿時增加腹壓, 壓迫膀胱以減少殘餘尿量。

(5)預防肺部併發症:絕對戒煙, 定時翻身、拍背、鼓勵患者深呼吸和有效的咳痰, 必要時霧化吸入,

保持呼吸道通暢。 防止受涼, 對高位截癱者行氣管切開, 應用抗生素等。

(6)消化道護理:鼓勵患者自行排便, 除飲食調節防止便秘外, 還可口服緩瀉劑, 對便秘嚴重者可灌腸, 每日按摩肛門, 促進排便功能的恢復。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